第A1版:要闻总第1091期 >2021-08-23编印

潼南:科技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刊发日期:2021-08-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旭)近日,记者在桂林双坝蔬菜基地看到,这里早已摆脱粗放、散乱的种植模式,而自动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农业种植让产出的蔬菜不仅无公害,而且品相极好、市场欢迎度高。
  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产业,形成了涪江流域20万亩大宗蔬菜生产区、琼江流域10万亩设施精品蔬菜生产区、山地10万亩季节性蔬菜生产区三大功能区,带动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超100万亩。
  在发展蔬菜规模化种植的同时,我区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实行机械化耕种收等技术,设施蔬菜占比15%。研发推广穴盘育苗等新技术,较自然栽种单产提高3—5倍。
  在太安镇灌坝村现代农业区生产大棚内,记者看到,一个个高约2米的圆形、方形“泡沫板”培养墙上,长满养心菜、奶油生菜、皇帝菜等叶类菜,青绿诱人。这些采用气雾栽培的蔬菜,彻底颠覆了大家的传统认知——种菜不用土,也不用栽培基质,在立体苗床上悬空生长,既不占用多少土地,产量还非常高。
  “我们种植蔬菜时,其所需要的氮磷钾以及10多种微量元素,都可以通过气雾方式供给到蔬菜的根部,使蔬菜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该蔬菜工厂负责人肖君介绍,蔬菜培养墙上有气雾喷头,可喷出蔬菜所需的气雾营养液,从育苗、移栽到生长期,蔬菜所需营养液都由电脑进行控制,什么时候喷,喷多少由传感器的数据收集来做出智能判断。由于是在干净、整洁的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蔬菜质量安全更有保障。
  由于环境适宜,蔬菜作物生长更快,例如其栽培的快菜,在传统的生产中,需要60天左右成熟,现在则只需要25天到30天就能上市,在同面积土地条件下,蔬菜产量可较传统土地种植提升约40倍。
  伴随着农业新技术运用,我区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变。智慧农业正带来从田间到“指尖”的变革,让种地变得轻松起来。气象服务到屏幕,什么时候播种让农民心中有数;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帮助解开“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的纠结;农业智慧园区里智能监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缺啥补啥,让田间管理更精准。“十四五”期间,我区还将建成一批智慧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提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加速融入现代农业的方方面面,释放更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