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城区。张斌/摄
合潼安高速涪江特大桥。
5月14日,是遂潼一体化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当天,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暨工作推进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包括《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发展规划》在内的多个规划、方案,为遂潼全域一体化发展明确了具体实施路径。
近年来,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将机遇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潼南区集中精力抓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积极携手遂宁,细化落实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和两省市实施意见,扎实推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双中心、三走廊、一园区”空间格局初步构建,“五个一体化”重点任务起势见效,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下一步,潼南将按照《先行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重点任务项目化、事项化落地见效,先行先试、形成典范,全力打造成渝地区中部高质量发展新样板。”潼南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合力推动机制创新一体化,实现政策协同集成先行
潼南地处成渝腹地,与遂宁山水相交,历史人文相近,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然而,在现行政策体制下,一体化发展还存在不少的阻碍和瓶颈。如何理顺体制机制、实现政策协同,是先行区首要面对的难题。
为此,潼南区积极行动,树牢“一盘棋”思维,贯彻“一体化”理念,加强与遂宁的沟通协调,双方逐步形成“立足成渝、联动双城、先行先试、形成典范”的一致努力方向。
2020年3月10日,潼南区党政代表团前往四川遂宁考察调研,两地共同签订了遂潼一体化发展“1+N”合作协议,率先迈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实质性一步。
之后,两地党委政府、对口部门、毗邻镇街开展密集对接交流70余次,签订合作协议58个。
同时,为推动协议的落实。双方建立共商合作机制,成立遂潼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和8个专项工作组,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相关工作机制,联合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和任务清单,拟定54个重点项目。
2020年12月,随着先行区正式获得川渝两省市政府率先批复,潼南在机制创新一体化方面持续发力,加强与遂宁协作,加快建立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规划体系。
目前,先行区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率先通过了两市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遂潼一体化研究及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空间战略规划》《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等专项规划同步完成。双方正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建设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积极组建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管委会和平台公司进行实质性运营。
同时,共争上级支持,渝遂绵蔬菜产业带、潼南安岳柠檬产区等16个项目已经纳入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渝遂绵高铁、渝遂高速扩能等37个项目已经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
潼南还与遂宁推进协同创新,以推动国家高新区建设、共建遂潼新区科创中心、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重点任务为抓手,积极融入“一城多园”西部科学城建设。潼南、遂宁、铜梁、合川共同拟定建设涪江流域科技创新走廊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共同举办川渝毗邻地区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
合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交通互联互通先行
2020年4月23日,潼南区城区第一班211路公交,从江北汽车站发往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公共汽车站,遂潼两地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正式开行。同年,首条跨省农村客运“遂宁安居—潼南区崇龛镇”开行,不但给沿线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遂潼“一家亲”也走得更近了。
“现在我们村通了‘跨省农客’,下次到三家镇赶场再也不用打‘摩的’了。”潼南区崇龛镇与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毗邻,过去因未开通客运,两地居民出行主要是靠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安全得不到保障。如今,每天都有了跨省农客班车驶过,让崇龛镇柿花村居民倍感方便。
“实现一体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基础,为此,我们聚力项目建设,不断加快相关项目的建设和推进步伐。”潼南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潼南位于成渝腹地中心,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交通区位。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加快腹地大通道建设,构建辐射型交通走廊,对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围绕构建至成渝“双核”1小时交通圈、遂宁半小时通勤圈,遂潼两地积极谋划推动了23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遂潼互联互通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铁路方面,渝潼遂绵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遂潼铜三地联合签订市域铁路璧潼线项目合作备忘录,渝遂铁路新增定制列车3对,达到40班次。
公路方面,开通川渝首条跨省城际公交“潼南—磨溪”班线、潼南首条跨省农村客运“遂宁安居—潼南崇龛”班线和遂潼商务快客,已累计发送乘客近38万人次。遂潼快捷通道双江至米心段完工,控制性工程双江特大桥完成初步设计。渝遂高速扩能潼南段已完成市发改委工可行业审查,武胜至潼南至安居、璧山至潼南至大英高速选线研究。
水运方面,双江航电枢纽主体工程正式开工,进入船闸施工和基础开挖阶段,规划建设潼南综合性港口。
在前不久召开的遂潼川渝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还就交通础设施一体化,专门明确了机场建设、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和水运建设等11项交通项目。力争到今年底,开工实施遂渝高速公路扩容,推动南充经遂宁至潼南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双江航电枢纽工程,推动遂宁大沙坝作业区、三星船闸、潼南港等项目前期工作。
合力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实现合作载体共建先行
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征程中,潼南就将产业发展作为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依托两地主导产业,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产业建链成群。
5月14日,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正式授牌,并举行招商入驻项目签约仪式。两地着力构建“一心两带五组团”产业布局,协同发展天然气综合利用、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建立联合招商机制,共同招引22个项目,签约总金额198亿元。
“可以说,遂潼产业一体化发展已经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潼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制造业方面,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正式挂牌,在两市区毗邻地区的10平方公里面积,通过成立投资集团公司,推进园区开发和运营管理。
两地编制了工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方案,推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协作发展,遂潼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储气调峰等项目开工建设,两地高新区获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地协同建设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5个重点平台建设,中防德邦1家企业获批国家“小巨人”企业,潼南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智能终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进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和平台共享,新增仪器5880台套,总量达到6980台套,增幅为534.55%,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工业外,在现代农业方面,双方共同推动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遂潼示范项目建设,布局蔬菜精深加工产业园、蔬菜科技示范园,整合营销“潼南绿”“遂宁鲜”区域公用品牌,5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初加工基地5个、蔬菜示范基地60万亩。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琼江乡村振兴走廊示范区1.5平方公里,打造“美丽巴蜀·宜居乡村”。
在商贸物流合作方面,则规划建设成渝双城物流配送中心潼南分双城智慧物流园,已经纳入市级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潼南邮政业发展安全中心挂牌成立。
此外,潼南积极推动两地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特色节点,联合推出红色文化、古镇休闲等10余条精品线路,共同举办菜花节、柠檬节、荷花节等特色节会,实现景区门票互惠,今年以来,两地接待川渝地区游客较2019年同比增加30%。
合力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标准水平统一衔接先行
“网上申请遂宁的营业执照,在潼南就可以打印领取,太方便了……”近日,身在重庆市潼南区的四川遂宁市民唐群,在潼南政务中心市场主体注册和许可服务窗口,拿到了登记机关为“四川省遂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营业执照。这是潼南颁发的首张“跨省通办”川渝互打互发营业执照。
在推动遂潼一体化过程中,潼南积极加强公共资源统筹和社会政策衔接,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在川渝通办事项上,遂潼两地实现社保无障碍转移接续,新增开通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定点医院50家,办理川渝户口便捷迁移415笔、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服务1120人、公积金互认互贷1546万元。
同时,潼南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加强与周边地区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合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们与绵阳、广安、遂宁、资阳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结成成渝中部地区教育联盟,共建遂潼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还被纳入‘成渝协同’重大改革试验项目。”潼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潼南还与广安深入开展校际间师生互派互访、教育管理及教学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合作,互派教师150余名,开展交流活动23次。重庆电力高专落户潼南,服务川渝两地电力人才培训,填补潼南区高等院校空白。
不仅是教育,卫生方面的合作也硕果累累。潼南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与遂宁市中心医院建立15个医疗专科联盟,互派专家坐诊、教学查房、学术及培训讲座35次,互派学科带头人帮助创建消化内科、眼耳鼻喉科、康复科等重点特色专科。与广安等建立医疗机构医学检验互认机制,避免老百姓就诊重复检查。
在共同促进创业就业方面,建立遂潼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动态发布就业信息1.2万条,开展创新创业在线培训2万余人次,共同举办首届遂潼杯创新创业大赛、川渝毗邻地区职业技能大赛,2020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余人。
合力推动生态环保一体化,实现跨区绿色发展先行
近日,潼南区生态环境局联合遂宁市生态环境局、遂宁市安居区生态环境局,会同潼南区花岩镇、遂宁市安居区大安乡开展2021年度第一轮跨界区域联合执法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行动。
两地生态环境部门沿琼江潼南区花岩镇至遂宁市安居区大安乡段水体进行了巡查,针对两地流域污染源分布和现状,突击检查潼南区温氏花岩种猪场、遂宁市安居区桂芳养殖场、琼江大安乡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对两个养殖场存在的问题,现场提出了整改要求,督促企业立行立改,并由属地生态环境部门依法跟进查处。潼南与遂宁生态资源都较为丰富,在推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两地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加强生态空间共保共治。
“我们先后与遂宁市签订《遂潼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协议》《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框架协议》,从战略层面建立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系会商、信息交流、协同治理等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潼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跨区域联合“河长制”实行以来,已开展联合巡河11次,交换水质信息13次,联合实施应急处置2次,新增3个国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涪江流域生态环保联合执法,涪江遂潼段保持II类水质。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遂潼两地编制涪江生态绿色走廊建设方案,实施涪江流域潼南段综合治理PPP项目,加快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实施遂潼川渝毗邻地区荒山荒坡生态修复工程,共建涪江生态走廊。
深化涪江防汛减灾联防联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去年8.12、8.16共同应对涪江流域超20年一遇过境洪灾,实现未伤亡一人目标。联合开展交界区域砂石厂专项整治,去年两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达到340天以上。
重庆日报记者 王静 刘廷图片除署名外由潼南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