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综合总第998期 >2021-05-12编印

塘坝镇加快“枳海桑田”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乡村振兴“点线面”立体融合深度推进
全媒体记者 徐旭
刊发日期:2021-05-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文明乡村宣传画。

文明乡村宣传画。

深入推进河长制,河清岸绿水清。

深入推进河长制,河清岸绿水清。

垂钓小龙虾。

垂钓小龙虾。

美丽乡村天印村。

美丽乡村天印村。


  

  立夏时节,行走在塘坝镇乡村的田垄上,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勤劳朴素的村民……“新屋高低树,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乡村恰似一幅田园风景画。
  近年来,塘坝镇加快推进“枳海桑田”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因势利导做大农业“一村一品”,去年全镇中药材增长至3万亩,柠檬扩大至1.8万亩,特色经果稳定在8000亩,名优水产提升至5000亩。特别是小龙虾养殖跃升至9500亩,成功举办2020重庆·潼南首届生态小龙虾节,形成了“一只小龙虾、千万人打卡”的轰动效应,获评全市小龙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张响亮名片。
  “我们始终着眼于提质增效,坚持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塘坝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塘坝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乡村振兴“点线面”立体融合、深度推进。
  塘坝镇努力做到产业振兴有突破、人才振兴有亮点、文化振兴有特色、生态振兴有成效、组织振兴有保障。去年,天印村获评“重庆十大特色乡村”、全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金山村获评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形成了“乡村振兴看塘坝”的良好效应。
  目前,该镇已集中流转土地3万余亩,建成全球品种最齐全的果桑母本园、西南最大的标准化枳壳基地,柠檬、花椒、药材、桑葚等初加工初具雏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正在加快形成。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头雁、领富、育雏“三大工程”,全覆盖轮训19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动员4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任职,先后引进3名选调生、8名硕士研究生、23名本土人才,选拔45名后备人才,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新生态。
  据悉,塘坝镇还着力修复旧居院落1200平方米,建成全区首个乡情陈列馆,成为重庆新诗学会创作基地、区委组织部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区融媒体中心外景拍摄基地,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深化“五六七”工作机制,其经验被《重庆日报》“百村看振兴”开栏首推。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民富,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塘坝镇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我们村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现在连孩子都知道,有了垃圾要放进路旁的垃圾桶里。”封坝村的王大姐骄傲地说。
  塘坝镇积极推动文化上墙,弘扬中华美德和时代风尚,使群众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同时,组织群众开展“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营造重德行、讲孝道、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如今,塘坝镇各村(社区)的“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精神的“加油站”,致富的“好帮手”,村民不用出村就可以读书、看报、查阅资料,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送演出、送图书、送培训、送电影等一系列“文化惠农”活动,也使群众文明素养大幅提升。
  “村集体有了收入,班子也团结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村支部现在有了号召力。”天印村党支部负责人高兴地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动力更强、开得更快,党的执政根基才能坚如磐石。塘坝镇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1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全面破题,封坝村、小仑村、桥坝村三村联合成立建筑工程队,去年经营收入154万元,天印村水产养殖、创业街区项目实现分红49.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