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综合总第986期 >2021-04-26编印

解码“全国文明村”圆通村
文明乡风润心田 乡村振兴谱新篇
刊发日期:2021-04-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村小广场一角。

村小广场一角。

家长带着孩子在滨江路散步。

家长带着孩子在滨江路散步。


  

全媒体记者 赵晨城

  去年底,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我区新胜镇圆通村榜上有名。
  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乡村,为何能跻身全国文明村镇这一行列?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和建设标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深入圆通村,解开它成为全国文明村的密码……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

  沿着圆通村2000米的滨江步道往前走,微风像一把羽扇轻轻摇动,凉意习习;河道两旁栽种着柳树、三角梅、格桑花等10多种花草,倒影在河里与茂盛的水草相映成趣,河水清澈见底,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碧水和蓝天在这里变得异常的通透,清澈,没有一丝的尘埃。
  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经过全村人几年的努力,圆通村从昔日普通的农耕小村居,摇身一变成了全国文明村。亮闪闪的“国字号”招牌让圆通村人骄傲不已。
  “作为村里的一份子,我感到太骄傲了!”村民赵廷兰开心地说,现在村子越来越美了,不仅有了健身休闲的场地,家里还安装了天然气、自来水,同时厕所革命改变了几千年的民俗习惯。现住在村里,比在城市住着还舒服。
  “人居环境搞得好,形成合力是关键。仅靠政府治理,难以保持长效的环境整洁,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活的习惯,才是治本之策。”圆通村村支书游希家说,村支两委把每月10日定为“清洁大扫除”日,建立健全“一约四会一小组”,推行“清洁卫生日日做、身边好人月月评、乡贤故事季季传、传统节日年年庆”的新风尚。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动员农民群众自觉行动,培养形成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主动投身村庄清洁行动,保持村庄内部清洁。
  如今,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家规家训。“早上起来打扫院坝,收拾屋子是每天‘必修课’。环境好了,整个人神清气爽,心情都要好一些。”正在院里浇花的沈兴国家连续6个月被评选为“美丽庭院”,他告诉记者,自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后,全村的干部群众思想意识大幅提高,人人心中有荣誉,人人肩上有担子,形成了自我约束、自觉带头、自觉履职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这来之不易的荣誉。

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文明乡风、春风化雨。圆通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外雕“面子”,提升村庄颜值;内琢“里子”,丰厚文明内涵,促进村容村貌和群众素质同步提升。讲文明、树新风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和行动自觉。
  走进圆通村,“家家传承礼仪文化、人人践行友善言行”“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生活”“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等文明乡风宣标语随处可见。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风气,圆通村将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等进行张贴宣传,设置村民光荣榜,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方式。
  新胜镇宣传委员陈鹏飞说:“为了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每年都组织全村人一起吃团圆饭过小年,还举办了广场舞、好公婆、好媳妇、好丈夫、最美庭院、最美村寨等评比活动。”
  走进村民叶兴碧家,墙上写有“圆通村乡贤”的牌子吸引了记者注意。叶兴碧告诉记者,这是用于表彰村里不离不弃照顾家人的奖牌,以此激励他们继续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互敬互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在刘立平旁边的菜园,不大的土地里,各种蔬菜整齐排列;门前的围栏上,各种多肉植物长势正好……干净整洁的院子、品类齐全的菜园子,无不展现着她的勤奋肯干。除了栽种蔬菜外,今年64岁的刘立平还积极到村里务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劳动最光荣”。“这几年产业发展好,种类又丰富,我带头做工,也带动大家多赚些生活费。”刘立平说。
  据了解,这只是圆通村开展乡风文明工作的一个缩影。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圆通村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凝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思想共识,发挥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建立农村环境整治“督导+评比+奖惩”机制,通过“人居环境打卡”和“美丽庭院”网络评选及周评比、月通报、季考核的方式,大力开展“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三治融合”等整治活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形成了全民参与、全域整治、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局面,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圆通村将以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村为契机,按照“镇级主抓、村为单元、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原则,实行擂台比赛,分类梯次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由“清脏”向“治乱”拓展,重点聚焦“五边”(即村边、路边、渠边、屋边和田边环境)集中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定点清除,做到不留死角和盲点,稳扎稳打,实现“三无、三有、三覆盖、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