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979期 >2021-04-15编印

种好国家试验田
潼南:推动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刊发日期:2021-04-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曾菁华
  编者按:日前,七一网刊发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书记曾菁华署名文章,题目是《潼南:推动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本报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潼南区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促进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着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
  潼南区重点围绕“人、地、钱、技”等方面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发展动力活力。
  一是促进人口人才流动。既打开“城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又推动各类人才进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加快提升城市人口集聚能力“10条政策”,全面放宽落户条件,城区常住人口达31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57%。大力实施“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创新出台住房支持、就医就学等“黄金八条”引才留才政策,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932名。配齐配强村级组织本土人才300余名,培育乡村振兴人才1000余名。
  二是促进资源资产流动。盘活农村土地、房屋等资源,优化整合国有企业,让“沉睡”的资源资产活起来。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余额1.11亿元。大力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推动建立与国有土地相统一的二级市场,争取设立渝西片区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18个,创建“三社”融合示范点10个,试点地区农民承包地、林地等资源性资产和村组集体经营性资产入股折价1690万元,农民变股东1.5万余人。整合63家国有企业,优化重组为工投、城投、农投、旅投等7大国有集团,营业总收入、资产总额较改革前分别增长718.4%、80.32%。
  三是促进资本科技流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城乡融合发展试验专项“资金池”,让政府投资精准“滴灌”。完善融资贷款和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等政策,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和返乡农民工到农业农村投资兴业,发展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家,带动土地流转率44.83%。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建设博士、博士后、院士科研工作站,建立渝西智慧农业研发中心、科光种苗集约化育苗中心,在重庆率先实现粮油、经果无人机统防统治。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着力提升城乡互联互通水平

  潼南区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管护机制和制定管理办法,有效提升外部辐射力和内部吸引力。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一体化”,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行“一张蓝图”管理,促进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着力补齐农村短板,完善功能布局,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农村延伸,提升基础设施均衡通达水平。
  二是坚持整体建设。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着力完善交通网、水利网、电力网、信息网、环保网,打造“网状型”基础设施。重点打通“断头路”“宽窄路”“瓶颈路”,建成“四好公路”4672公里。大力实施“电靓乡村”工程,改造提升配变台区933个,彻底解决7万余户、20余万人用电质量问题。
  三是坚持系统管护。建立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探索国企经营管理、“合作社+个人管护”、购买服务等管护运行模式,推进城市管护资源、方法逐步向乡村延伸。制定出台水库物业化管理实施办法,将潼南全区71座小型水库交由区水务集团运营管理,切实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以产业协同发展为支撑,着力促进城乡经济繁荣

  产业兴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潼南区坚持多功能、大循环、绿色化,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城乡协同发展先行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农业“排头兵”。
  一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思路,遵循“宜种则种、宜果则果、宜养则养”原则,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制定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政策七条”,巩固粮油、生猪传统优势产业,做靓蔬菜、柠檬、油菜、水产、花椒“五朵金花”,蔬菜、柠檬、油菜面积和产量位列重庆第一,成为西部最大小龙虾基地和重庆第二大花椒基地。
  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村民以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入股,各方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潼南区组建蔬菜、柠檬、花椒等产业协会10个,培育农民合作社1076家、家庭农场515家。
  三是促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出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产加销、贸工农、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园,汇达柠檬成为中国柠檬产业领军企业,檬泰生物成为全球第一家以果胶产品为中心的柠檬全产业链企业。高效运营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建立村级电商网点,电商年交易额45亿元。深化农文旅融合,办好菜花节、国际柠檬节、小龙虾节等特色节会,推动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游客变顾客,年均来潼游客1000万余人次。

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着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潼南区按照“做强中心、带动周边、辐射乡村”思路,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一是建设公园城市。遵循“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原则,按照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谋划,立足花园城市、滨江城市、田园城市本底,全力打造“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现代公园城市,加快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双百城市”。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大会战,推进万达广场、音乐百花园等69个重点项目建设,城市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是培育特色小镇。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纽带作用,提高聚集承载能力。完善城镇规划布局,推动潼南区梓潼、桂林、大佛、双江4个镇街同城化,提升古溪、塘坝、柏梓3个支点镇能级水平,升级改造龙形、太安等16个节点镇。立足独特资源,突出地域文化,建设双江特色古镇、崇龛旅游名镇、柏梓柠檬小镇等特色小镇,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打造美丽乡村。科学编制乡村规划,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坚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留住农耕文明的根与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成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高品质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行动,发展“共享农庄”、“共享田园”、“共享民宿”等业态,做强“美丽经济”。

以普惠共享为目标,着力补齐城乡公共服务短板

  潼南区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整体民生水平,让城乡融合发展更有“温度”。
  一是丰富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形成政策统一、服务一体、机会均等的就业创业体系。推进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潼南全区建成学校242所、卫生机构417个、文化体育场馆380处,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
  二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建立公共服务需求沟通机制,增强公共服务针对性,满足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需要。以潼南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组建两大医疗集团,推进“医通”、“人通”、“财通”,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城乡一体供水保障体系,升级改造镇村水厂10个,提升城乡供水质量。
  三是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大力推动“互联网+公共服务”,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公共服务赋能。实施放管服一体化改革“六大工程”,建立只跑一处、只跑一次、一网通办等“五个一”机制,减少审批事项200余项,工程项目网审率达100%,实现“渝快办”全覆盖,切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