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总第976期 >2021-04-12编印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刊发日期:2021-04-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黄华顺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理、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注重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同时,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追求,体现着向上的家国情怀。
  广大家庭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和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四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接受家教。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负担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学、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和谐,倡导忠诚、责任、亲情、热心公益活动的理念,在为社会作贡献中提高精神境界,增强文明礼尚。
  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的住处,更是人们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殆害社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在倡导一个好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我读了很多革命烈士遗言都给子孙后代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
  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雷锋、王杰、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过好亲情关,让和谐社会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