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938期 >2021-02-18编印

走 亲 戚
刊发日期:2021-02-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刘凤
  每逢春节的大年初一,吃了白嫩嫩的汤圆后,乡民们就开始走亲戚,既热热闹闹享受过年的气氛,又增强亲朋好友相互间的感情。
  男的走起十七八,女的走起青草发。这句重庆乡村至今还流传的俗语,说的是男人走亲戚,要走起正月十七八,女人要走起青草发芽,要把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表亲和姑表亲都走遍。
  那时农村穷,走亲戚一般就提着两包糖,一包白砂糖和一包水果糖。你提起走我家,我提起走你家,拜来拜去都可能就是这两包糖。糖都有可能在这漫漫旅途中融化掉了,还没人舍得吃,最后一户又把糖放在柜子里的稻谷中保存着,等到来年又提着去走亲戚。
  娘家亲,最上心。初一,要先走外婆外公,外公外婆早早就准备好了猪头猪尾、糯米汤圆、红苕干、沙胡豆、炒黄豆……让我们大吃猛喝。这一天,外婆特别兴奋,脚不沾地的忙碌着,侍候女儿女婿外孙子女吃喝。外公则很清闲,只负责陪女婿说话,陪外孙们玩耍,中午饭熟后,陪女儿女婿吃饭喝酒就行。临走时,外公外婆还要给外孙子女压岁钱。
  初二,是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拜新年的日子。一大早,父母就打开大门,清扫干净院坝,把火炮挂上屋梁,把桌凳搬到地坝。父亲喜滋滋等着女儿女婿到来,母亲准备中午丰盛的饭菜。小儿子早早上坡,接着姐姐姐夫,抱着小外甥,一路走得欢欢喜喜。女儿女婿刚到院坝,父亲就点燃火炮,“噼噼啪啪”的炸响。女儿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拜新年,必须待上两宿,女婿可下午离去。待到初四,女婿才能前来接妻子回家。
  初二去外公家,初三去舅舅家,初四去姨父家……要先把母亲的娘家客走完,才能走其他亲戚。过了初七八,娘家系列亲戚都走完了,就开始走父亲的长辈家,先走爷爷婆婆家,再走姑姑家,最后才走远亲长辈和平辈的弟兄姐妹。所谓远亲长辈,就是姨家、姑家或叔伯家的长辈,或表姐表哥之类同辈姑表亲。弟兄姐妹只走夫妻双方的亲姊妹,不走叔伯家的姊妹。这些平辈的亲朋很随意,也不受时间限制,相互间吃吃喝喝图图热闹。
  为避免自己要走的亲戚家也去走亲戚,一般要提前一天约好。如果有亲戚同时办酒的,家里人就兵分几路,各走一家。有时,全家出动都分配不过来,大人还要走多家,顺序一般由近及远,中午到一个亲戚家,下午又走另外一家。要是走亲戚的是孩子,不但要招待吃喝,长辈们还要给几角到一元的压岁钱。
  那时,我家很穷,年猪很小或杀不起年猪,猪肉往往不够。每到春节后走亲戚的日子,我家经常有亲戚来,父母亲虽有些愁眉苦脸,也只好强装笑脸。炖一小锅猪蹄汤,凉拌一盘猪尾巴,炒一碗猪头肉,煎三两颗鸡蛋,再添几个小菜。父亲陪客人在堂屋主桌喝酒,母亲和我们在厢房的小桌子上,吃简单一些的饭菜。但我们只要随父母去走亲戚,小孩们都是坐主桌,也一样毛吃海喝。只有主桌实在坐不下的时候,才和女主人或小孩们坐一桌。
  走亲戚的日子,再节约的家庭都变得大方起来,顿顿肥肉管够,白酒尽管喝饱。人们耍安逸了,酒喝舒坦了,肚里油水充足了,精神头就提起来了,对即将开始的春耕生产,劲头也十足了。
  每到过年拜新年走亲戚的日子,我都盼望走亲戚或亲戚们到我家来,它让我们在吃咸菜和包谷糊糊的日子里,能吃上几顿白米饭和饱饱的肉食,滋润一下渴望营养而正蓬勃生长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