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1152期 >2021-12-06编印

坚持工业强区 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我区工业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刊发日期:2021-12-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潼南智能制造产业园。

潼南智能制造产业园。

景裕电子化数字车间。

景裕电子化数字车间。


  

全媒体记者 马艾 张峻豪

  开栏的话
  “十三五”期间,全区上下乘势而上、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回眸过去五年,放眼潼南大地,一张张蓝图成为现实,一幅幅画卷徐徐铺展。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续写了斐然成绩。一组组不断跳动的数字、持续刷新的排名,一个个高光时刻、精彩瞬间,见证着潼南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见证着潼南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
  12月下旬即将召开的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是全区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今日起,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喜迎党代会回眸看发展”系列报道,聚焦全区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工业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质量、全面从严治党等主题,以回望来时路的殷殷之情激发踏上“十四五”新征程的澎湃力量。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财富之源、就业之本、发展之基。“十三五”时期,我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抓改革、促创新、保稳定、谋发展,扎实做好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困难,工业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总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园区集聚优势巩固、发展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经济总量稳步增加
  日前,记者在高新区北区的重庆美日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看到,生产段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在生产线上,产品经过配料改性、成型覆膜、收卷、检测合格4道工序后,入库等待客户上门提取。
  据悉,该公司于2020年9月建成投产,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各类防水卷材、涂料产品,为云贵川及重庆本地各区县的地产建筑、桥梁、隧道、人防工程等基础工程建设提供功能性防水材料。
  “目前,我们拥有两条生产线,近20名生产工人呈现满负荷运转状态。”重庆美日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8000多万的产量,全年有望达到一个亿的产值目标。
  进入最后一个月,高新区园区内的其他各工业企业也纷纷增添措施,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位于潼南高新区(南区)的坤煌(潼南)产业园项目,占地1000亩,重点打造机械加工制造、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内容包括企业生产区、总部办公区、研发设计区、交易展示区、平台孵化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仓储物流区等,并配套建设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设施。项目总投资为50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80亿元。
  作为项目一期内容,食品产业园于2021年3月启动建设,目前10余栋标准厂房已主体封顶,完成投资8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区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做优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20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51.3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2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139家,规上工业产值达到313.69亿元;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54.49亿元,年均增长16.64%。

产业聚集做优做强
  “这是我们生产的电子配件,主要为惠普、小米、宏基、华硕、索尼等客户配套生产笔记本电脑外壳、手机中框和按键。今年以来,公司有超过120台CNC设备全面投入生产,每月产能可以达到约一百万件,产值约50
00万左右。”在重庆景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公司总经理肖明辉向记者介绍。
  景裕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外壳、手机中框、按键的集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也是潼南高新区集聚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截止“十三五”末,高新区已聚集了景裕电子、富鸿祥等74家智能制造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0实现产值174.07亿元。
  全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建材5大主导产业不断强化招商引资,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带动园区产业聚集。“十三五”期间共招商引三一筑工、景裕电子、巨科环保等项目233个(其中亿元级以上项目143个,五亿元级以上项目39个),项目计划用地9801.44亩,使用标准厂房60.0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58.73亿元,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1267.86亿元,年税收59.15亿元。
  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CNC加工中心,拥有6000余台CNC加工设备,具备1000万套智能终端生产能力;建成2.8平方公里的食品加工园;建成15万平方米表面处理标准厂房,建成全国第一座全产业链环保产业园,被生态环境部认定为中国电镀园区的“经典案例”,巨科环保主导编制国家标准1项,实现我区国家标准编制零的突破。 (下转3版)
(紧接1版)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区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加速形成。
  重庆冠洋科技是高新区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主要生产智能终端产品。去年以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产线升级”“机器换人”,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100多台(套)组装生产流水线20多条,产品单日产量已由10万只提升至20万只,远销四川、广东、福建等地,销售额每年稳定递增20%。
  “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用工人数由以前的200多人下降到60多人,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生产出来的产品合格率在99%以上。”公司总经理陈晓彬说道。
  三一筑工(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团在潼南投资建设,公司以“建筑工业物联网、机器人应用技术、装配式建筑专业能力整合”为核心,致力于通过数字科技驱动,“将建筑工业化、智能化”。企业研发了全国领先的“空腔+搭接+现浇”SPCS结构技术,从个性化设计到成品吊装下线的整体工序均可以在轨道传送平台上完成,形成了一条具有高水平自动化程度和高生产效率的绿色生产流水线,减少了传统建筑行业存在的噪音大、粉尘多的缺点。
  以上两家企业的发展是过去五年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的一个缩影。
  为加大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力度,我区着力壮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规模,促进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能”。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高新区企业平均装备数控化率提高46.49%,生产效率提升48.3%。高新区目前已完成72家企业累计实施103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6个市级数字化车间,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双提升。智慧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平台等平台模拟架构已基本形成,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发展无止境,奋进正当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此刻更加需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韧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坚持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集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绘就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