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综合总第1147期 >2021-12-01编印

劳动实践培养好习惯生存训练提高自救力
——我区多举措促进中小学生高素质发展
刊发日期:2021-12-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孩子们学习划水姿势。

孩子们学习划水姿势。

学生在田间锄地。

学生在田间锄地。


  

全媒体记者 马艾 张峻豪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素,通过利用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校外劳动基地助力好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近年来,全区各学校积极推进“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以此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实现学生最基本生存能力的提高。
  在崇龛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外劳动教育实践综合基地里,几名老师正带领班上同学对一块空闲的土地进行开垦。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挥舞着手中的劳动工具,对着一块块“责任田”松土、栽种,通过近一个小时的劳作,原本荒草遍地的土地上种满了嫩绿的时令蔬菜苗。
  作为全区首个由学校自主建设的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占地17.38亩,先后投入资金几十万元,除了划分有农耕实践区外,还有农耕文化展示区、手工制作区、菜籽油榨取体验区、烹饪实践区,建设有厨艺室、烘焙室、竹编室、贴画室、毛毡画室、茶艺室等功能室,主要用于学生开展多元化劳动教育。
  “学校通过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的劳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劳动光荣的理念,促进了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学校负责人徐熙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进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延时服务水平,学校将以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载体,开展农耕体验、竹编、烹饪体验等多形式课程,丰富充实乡村孩子的课余生活,真正把劳动实践基地变成农村孩子的“幸福乐园”。
  同样,在塘坝康乐小学教学楼后面有一个蔬果种植园,这是教师开辟的蔬果种植基地,由学校专门聘请退休老教师负责带领学生种植四季蔬果。在一块块划分好的“责任田”,学生亲自参与松土、播种、施肥、除草、收获,在劳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劳动观念,通过劳动让学生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以此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我在蔬果种植课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什么节气可以种什么蔬菜水果。老师还带着我们种向日葵、茄子、南瓜等,我们种植园的蔬果好丰盛!”五年级学生黄馨悦开心地说。

暑期生存能力培训增强生存本领
  “军体拳出击,弓步冲拳……”今年暑假,在潼南实验中学操场上孩子们军体拳训练的吼声震耳欲聋,一招一式做得有模有样,全区教育系统举办的2021年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培训如期举行。
  暑期期间,青少年儿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区通过举办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培训活动,提高了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防护能力。
  据悉,今年的培训行动分4批次,共计培育8000多名中小学生。行动以游泳、灭火(逃生)、防卫、急救(心肺复苏)、劳动五项技能为重点,参训学生将通过7天时间的全封闭训练,完成所有科目学习。
  在训练场上,憋气、划水、蹬脚,学员们认真学习下水前的各项准备活动。随着教官一声令下,孩子们犹如一条条灵巧的小鱼,迅速钻进水中。进入水池后,教官们手把手教孩子们游泳技术要点。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缺乏,溺水成为了威胁青少年安全的第一杀手,因此掌握游泳技能十分必要。游泳技能作为培训的重要项目,有助于提高孩子们遇到危险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以前的我不会游泳,但我希望通过本次培训掌握游泳技能,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自救、互救,让我能学习一次、受用一生。”来自朝阳小学学员李徐薇告诉记者。
  区教委针对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较弱的突出问题,将每年的暑假确定为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训练月,训练以游泳、灭火(逃生)、防卫、急救(心肺复苏)、劳动五项技能为重点,提升孩子们安全防护意识。目前,该培育行动已成功举办了四年,近两万名中小学生参加培训,从中受益。
  “行动计划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力求解决当前部分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较弱、安全意识淡薄、适应社会能力较差等突出问题。”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让孩子们学会五项基本技能,让孩子们真正拥有聪明的头脑、阳光的心态、勤劳的双手、强健的体魄,学习一次,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