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角地变身生态公园。特约摄影王华侨
鲜花扮靓城市道路。
全媒体记者 马艾
“出门是公园,睁眼是美景。”今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街头绿地提质”民生实事,着力提升城市绿化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截至目前,全区已启动建设街头绿地提质项目7个,共完成绿化面积8.26万平方米。
“开展街头绿地提质似乎是小工程、微专项,但关乎大民生、改善大环境、体现大价值、彰显大情怀,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切入点,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城市更新、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落脚点。”区城管局负责人介绍说,我区通过实施城市边角地提质、坡坎崖治理、行道树美容等工程,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立体呈现的城市“绿景”,扮靓了城市“颜值”。
边角地提质,“秃斑”变“绿毯”
作为城市的“颜值”担当,源源不断“冒”出的公园让潼南百姓更愿意走出户外,享受转角“遇绿”的惬意。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漫步在人民生态公园的石板小道上,清澈的流水、倒影丛生的湖面,让人很难想象这里在几年前还是黑臭水体的整治区。
“这里以前叫鹿鼎湖,由于地处洼地,标高低于附近居民区,周边生活污水和雨水排入鹿鼎湖,且湖内无循环水补充,导致湖水变成黑臭水体。”区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就近调用涪江河水,置换去除黑臭水体,取而代之的自然水源使水体得到了极大改善,并形成了一个活体的循环水域。
对城市的边角地进行提质改造,让昔日“臭水沟”变身公园生态长廊。除了新的水体环境,公园还保留部分生态植被,设置了“生态展示区”“山水体验区”和“休闲游憩区”等功能区域。占地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的人民生态公园,成了附近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城市绿地增量有限,这几年我们着重在公园绿地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区城管局设施绿化科负责人陈代学说,遵循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加强城市绿化和街景整治的同时,坚持以打造花园城市着力推进城市品质提质增效,人民生态公园、福山公园等一批公园为城市增绿提质添彩。
在潼南的众多公园中,蔬菜湿地公园是特别的一个。这个形似菜叶的公园,开园时就在网络上“走红”,成为潼南新晋打卡地。
“这里曾经是滨江消落区,现在既是一个蔬菜田园,也是西部地区首个蔬菜湿地公园。让公园有了田园诗意,让城里有了田园牧歌。”区旅投集团总经理周恒说,占地400亩的蔬菜湿地公园,主体由7片“叶子”构成,一路延伸的硬化路就是“叶脉”,规划有蔬菜生态种植观赏区、生态湿地游览区等,同时还容纳了原生态的湿地区域,让曾经的边角地、荒滩地真正变为了城市一道亮丽风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将原来的边角地、臭水沟、荒滩,整治成绿色环保可持续性的生态公园,用绿色点缀城市风景,让市民乐享城市生活。
坡坎崖治理,绘就山水画
坡坎崖治理是小工程、微专项,是大城细管的重要举措。2019年以来,我区全力抓好这项细节性工程,让城市面貌更美、环境更优、品质更高。
在涪江大桥北桥头至莲花大桥北桥头,有一条陡峭的崖壁只能一人通过。
这段崖壁以前有的是杂草荒坡,有的裸露在外,属典型的堡坎、高切坡地形地貌,治理难度大。
“我们严格按照‘一坡一策’的原则,统筹考虑经济、安全、城市美学和生态因素制定了治理提升方案。”区城投集团董事长张超说,依托坡地的自然条件,按规划用地的历史文脉及场地特征,修建山体休闲步道和多级观景平台,并对已破坏的区域采取生态修复措施进行绿化美化,打造郁郁葱葱的山体美景。
时过境迁,崖壁变身为了时光长廊,曾经的“痛点”变成“亮点”:桥头堡广场、水秀广场、亲水平台及月亮湾梯步,都是市民饭后绝佳的休闲场所。
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大力推进坡坎崖绿化美化治理,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立体公园,让“城在山水间、人在公园中”,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已建成的九龙山森林公园,是我区山体生态防护型坡坎崖绿化美化的另一项生动实践。“通过串联城市内部山脊线,选择本地适生乔木进行‘骨架’绿化,新增绿化面积,形成葱郁的山体美景。”张超表示,依托已有的自然地形,有机地将绿化、山势、道路、迎宾桥、亭阁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优美别致环境的现代化山体公园。
市民罗女士每天都要带着孩子到这里走一走,“这里的植物多,我带孩子来这里散步,既呼吸新鲜空气,又让孩子增长了植物知识,一举两得!”
据介绍,我区按照《主城区坡地堡坎崖壁绿化美化设计导则》,紧跟主城区内“一年试点示范、两年全面铺开、三年基本完成、四年巩固提升”的时序进度,拟实施坡坎崖绿化美化地块32个、总面积约284万平方米,打造坡坎崖治理示范点项目3个。截至目前,已完成坡坎崖项目30个。
行道树美容,城市颜值高
街头绿化提质美化是民生实事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市更新、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最新举措。我区在街头绿化提质美化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注重人性化设计,使街头绿化提质由粗放向精致转变。
具体如何实施?区城管局园林管理所所长米劲波表示,首先是进一步推行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通过梳理植被空间层次,规范植物修剪,加强病虫害防控等措施,提升现有绿地植物景观品质,完善街头绿地服务功能。
“我们对行道树进行科学论证,充分认识行道树在城市绿化中的功能、生态等作用。”米劲波说,“街头绿地提质”实施中对行道树缺株、死株的区域进行补栽补植,对长势较差的行道树进行复壮。同时,选择适宜的行道树种类,提升道路绿化生态功能。截至目前,已完成潼南大道(区交通局)至世纪大道绿化升级改造项目,巴蜀大道项目已栽植黄葛树、蓝花楹852株,灌木9万株,完成绿化升级改造总工程量的75%,剩余部分预计11月完成。
在此基础上,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对行道树科学有序修剪,根据季节和不同植物,开展行道树修剪工作,解决市民夏天遮荫、冬天采光、通风等矛盾问题,同时还开展了恶性藤蔓植物治理工作。
除此之外,我区还大力发展“花经济”,做足“花文章”,全区在现有绿化基础上,通过增花添色、添彩、添香,科学艺术等绿化美化措施,充分运用园林艺术手法对城市主干道转盘、节点、中分带和周边小游园等街头绿地进行提档升级,栽植时令鲜花,形成疏朗通透、错落有致、色彩相宜、四季成景的城市绿化景观,真正实现了让老百姓推窗见绿,处处见景。
如今的潼城,已是绿满城、景满眼,品味品质全面跃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展现了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