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919期 >2021-01-20编印

腊 八 粥 香
刊发日期:2021-01-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江辰宇
  不知不觉间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冬至夜汤圆甜糯的滋味似乎还氤氲在舌尖,蓦然间便跨入了腊月的门槛,年关迫近,腊八节已到眼前。在家乡,腊八节似乎就是乡愁的一个特殊符号,在唐诗宋词里雀跃,在乡俗俚语里飞翔,牵引着每一个在外的人儿回家。
  有关“腊八”,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出自于宋朝,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明代大家陈耀文在《天中记》中写道:“宋时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寺都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宋朝不分皇宫贵族与黎民百姓,家家户户煮粥吃。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在我国,“腊八节”这一天人们普遍有熬煮七宝五味粥——也就是喝“腊八粥”的习俗。这在古人诸多诗词文字中,都可以寻到踪迹。宋朝诗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全诗虽仅八句,读来却让人在隆冬腊月感受到风和日丽的春意;特别是那柴门里的漠漠草烟与河边牛群经过的痕迹,加上人们互赠与食用腊八粥的情景,犹如在人们面前播放一部民俗风情短片,带来一种清新的气息。清代诗人夏仁虎的《腊八》详细描写了朝廷腊八赐粥规模庞大这一盛景:“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短短几句,便使得腊八这天家家户户煮食腊八粥,皇帝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情景跃然纸上,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万头攒动、人涌如潮的热闹场面。
  历史不断推进,现在的腊八节热闹非凡,如今的报刊和网络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关腊八节的话题总是铺天盖地。微博、QQ、微信总有人把自己家做的腊八粥“晒”出来炫耀一番,同时不忘评价腊八粥的滋味。我国大部分地区吃腊八粥,都是用大米、小米、糯米、紫米、薏米、黄豆、红豆、绿豆、芸豆等谷豆,加上红枣、花生、莲子、枸杞、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等干果,下锅熬制而成。
  在城市里,许多曾被遗忘了的传统节日,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开始重新走入群众视野。俗久成规,腊八节带着乡土的气息,从历史深处走来,历经岁月风雨的洗涤,其精髓已深深浸润在人们的血液之中。腊八喝粥,也成为寻常人家不可或缺的一种情节。
  岁月催促着我们长大,一碗腊八粥,吃的是“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的无奈,品的是“回首故乡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的思念。走在月色迷人的村镇上,闻着窗外腊八粥的香味,这粥香里,我似乎嗅到了那渐行渐近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