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919期 >2021-01-20编印

腊 八 望 年
刊发日期:2021-01-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徐 晟
  腊八,古称“腊日”。自先秦起,腊八就是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腊八素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腊八喝粥,源于佛教,后扩展到朝廷和民间,并逐渐成为一种习俗,“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屋外雪花纷飞,灶膛火苗轻舔锅底,母亲在雾气缭绕的灶台上忙碌着,锅里咕咕冒出的热气散发着袅袅粥香。一家人,一盆炭火。一碗粥,几碟咸菜。母亲的腊八粥,温暖了童年的记忆!
  “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儿时的乡村,日子清苦,只有过年,家里准备了年货,才能喂饱我们肚子里的馋虫。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盼望腊八,除了惦记着香甜的腊八粥,还因为过了腊八,年就近了。
  蒸糯米,烫豆折,炒米花,粘糖果,开年猪,灌香肠,腌腊鱼,磨豆腐……乡村腊月,空气中飘荡着各种年货诱人的气息。
  又香又甜的糖果,是儿时的最爱。糖果用米花和麦芽糖制成。“过完腊八,快生麦芽。”篮子里的麦芽儿,在眼巴巴的等待中,拱出嫩嫩生生的希望。麦芽儿长到寸许就可以熬糖了。熬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一碗滚烫的麦芽糖水,甜到骨髓,寒冷和困顿,便像碗中腾起的热气,转眼化为乌有。
  炒米花用的米是糯米。糯米蒸熟,冷却掰散晒成阴米。将阴米在放有细沙的锅里炒成雪白的米花,等米花冷却变脆后,加入麦芽糖拌匀,或盛进木框内夯实切片,或直接捏成一团一团的,就成了甜甜脆脆的糖果。若粘糖果时放入炒熟去皮的花生米或葵花籽,那才叫一个香!
  开年猪是腊八后最让人快乐的事情。一二百斤的肥猪,在一众人的围观和吆喝中被摁倒在并排的两条板凳上,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屠夫手脚麻利,变戏法儿似的,一头毛色黢黑的肉猪,转眼被整得白生生胖嘟嘟的。卸头、剖腹、下蹄、割肉……厨房飘出的肉香,在屋顶上漫延;孩子们把刚抢到手的猪尿泡吹得鼓鼓的,在稻场上当球踢;大黄狗叼着扔掉的猪骨头,趴在草垛下美美地啃食着……
  村庄热闹起来,缕缕酒香,从紧闭的门缝里溢出。
  “曈曈昶色腊日醺,醇醇乡韵盈柴门。佛粥碗碗辞旧月,八宝粒粒迎新春。”腊八,是甜美的粥香,是渐浓的年味,是绵延的乡愁。
  腊八过后,日子加快了脚步。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年,正欢天喜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