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总第824期 >2020-09-01编印

趣谈古代开学
刊发日期:2020-09-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曾龙
  近日,各大高校都纷纷公布了自己的开学时间,面对即将迎来的开学季,学子们都忙的不亦乐乎。在古代,学子们也会像如今一样为开学做足准备。
  学费就是开学前需要准备的头等大事,在古时,学费称为“束脩”。其叫法来源于《论语·述而》,孔子有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给我十条干肉,我便教你。后来,“束脩”便渐渐成为了学费的代名词。
  最初的“束脩”多为实物,后慢慢演变成了银两。去外地读书的学子,家长除了要准备学费外,还得准备一笔路费,这便是我们熟知的“盘缠”。古时一些有钱人家为了孩子求学,甚至还会在求学地附近购置房产,颇有如今买学区房之风。
  准备完学费后,家长们还要准备校服。古代传统的校服名为青衿,早在先秦时,就已在学子间流行开来。据说“青衿”之名,最早源于《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后来,东汉的大儒又提出:“父母在,衣纯以青。”再次重申“青衿”的意义。到了唐宋时,学子间又开始流行一种叫“襕衫”的学生装。襕衫是一种长袍,上衣与下裳合而为一,由秦汉时的深衣演变而来。
  准备好学费和校服,便要带着“行李箱”出发了。古时的行李箱叫做“笈囊”,它是古代放置收纳书籍等用品的统称。古代学子外出求学时,常常会背着它远行,所以便有了“负笈”一说。
  到了学校后,古代学校同样也会为学生们举办非常隆重的开学典礼。在古代,入学礼和成人礼、婚礼、葬礼合称为“人生四大礼”,可见其被重视的程度。
  开学典礼上会举行一系列入学仪式,首先是“正衣冠”。学生们会把衣冠、容貌打理得有条不紊,再由老师逐个检查。随后,老师会端出准备好的一盆清水,让学生们把手放入盆中,洗净之后再拿毛巾擦干。通过这种仪式,让学子们洗净心中的杂芜,从此心无旁骛地去读书学习。之后,还要进行拜师礼仪、师父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一系列的活动。
  一切完毕后,便到了仪式的高潮——开笔礼,它包括朱砂开智、描红开笔、击鼓明志三个部分。首先是“朱砂开智”,老师会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子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痣,寓意学子们从此开启了心灵的智慧;随后,学子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红开笔,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最后,学子们排着队来到鼓边,边击鼓边大声说出自己未来的志向。
  读一段古代开学史,品一曲生活的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