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820期 >2020-08-26编印

不 拔 穷 根 誓 不 还
刊发日期:2020-08-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黎晓春帮助村民晒菜。

黎晓春帮助村民晒菜。

狮桥村航拍图。

狮桥村航拍图。


  

全媒体记者 王浪 通讯员 李静 秦奋滔

  “黎书记,吃饭了没?来我家吃吧!”仲夏时节,刚从贫困户家走访归来的重庆市潼南区纪委监委驻古溪镇狮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黎晓春走在宽阔洁净的村道上,不时有村民热情地向他打招呼。
  2017年11月,时任潼南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的黎晓春到狮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到狮桥村,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村路泥泞难行,房屋低矮破旧,田里几乎没有人劳作,唯一热闹的地方是村里的麻将馆,男女老少都在打麻将。更让人头疼的是,村里的便民服务中心形同虚设,村“两委”人员配置严重缺失、村社干部慵懒漂浮……黎晓春意识到,当好这个村的第一书记远比想象中难,但是组织既然把驻村扶贫的任务交给自己,自己就一定要完成好这个任务,不拔穷根誓不还。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狮桥村‘穷根子’久拔不掉,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主要原因。只有抓好党建,才能让基层工作掷地有声。”驻村工作队的三名同志都是纪检监察干部,大家都深知基层党建的重要性,于是一致认为要先牵住党建这个“牛鼻子”。
  “组织生活会必须开,会上还要指名道姓批评那些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的党员……”黎晓春从班子建设、队伍提升、规范运转三个方面入手,鼓励党员到村委会任职,选优配齐村“两委”班子,夯实组织基础;同时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使党员在学习中提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党员阵地建好了,接下来就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贫困户靠什么脱贫?如何确保他们不返贫?怎样才能走出长久的致富路?”从进驻狮桥村的第一天开始,这些问题就一直牵绊着黎晓春的心。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都不同,扶贫还得“量体裁衣”。
  为切实了解村里每家贫困户的情况,黎晓春带领驻村工作队利用早晚、饭点等时间逐户走访,把每一家贫困户在哪住、干什么工作、家里急需解决什么问题等,摸得清清楚楚。
  贫困户李章玖因为智力缺陷一直没有结婚生子,和90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出生在腊月的他,即使年近半百了还被大家称为“腊娃”。
  “他连鸡鸭都养不活,哪养得了猪哦!”
  “他到市场上去卖鸡蛋,需要母亲先替他把账算好,他才知道能卖多少钱回来!”
  每次到腊娃家中走访,周边邻居总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反映腊娃脱贫面临的困难。
  “我们给腊娃购买了基本医疗保险、完成了房屋改造、改善了饮用水设施,但要想让他真正脱贫,就必须有长效增收途径……”在一系列常规扶贫操作后,黎晓春开始研究腊娃的专属脱贫计划。经过审慎研究,他为腊娃申请了一个维护村里卫生的公益岗位。
  如今,腊娃每天都会提着扫帚在村里认认真真地清理垃圾,不仅有了固定收入,而且他勤恳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除了腊娃,狮桥村还有90多户建卡贫困户,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学致贫,还有的因为缺资金、缺技术等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黎晓春带领驻村工作队一 一上门了解情况,对症下药为其找到了脱贫办法。
  “狮桥村贫困群众都有收入了,基本生活保障不用愁,但是要想真正富起来,还要有自己的产业。”在帮扶贫困户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同时,黎晓春将目光盯在了发展产业上。
  狮桥村曾是产业空壳村,村民们各自守着一亩三分地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经过调研,黎晓春发现狮桥村所处的地理位置适宜种植花椒,于是计划在狮桥村建设一个花椒生产基地。建设花椒生产基地,需要连片的土地,黎晓春便鼓励村民们将自家土地向村集体出租,但是很多村民却并不愿意出租。
  “不租不租,我要种包谷的。”
  “土地是我们祖辈留下来的,租出去了我们种啥?”
  “要是以后没有收益,我们生活就更没保障了。”
  为了启动花椒种植项目,黎晓春主持了多次院坝会向村民介绍花椒生产基地的发展前景,又带着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终于成功流转了1800亩土地。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黎晓春积极组织村民学习花椒种植技术,申请资金建库房,帮助村民发展花椒加工企业……2019年,狮桥村第一批花椒树挂果,销售额就达到100万元,这让在基地里打工和周边观望的群众都大吃一惊。现在,狮桥村已经拥有了9个与花椒产业相关的企业,年产值约200万元,村民在本村的企业里务工就可以实现脱贫致富。
  如今,狮桥村已经整村脱贫,村里的产业日趋多元,各项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黎晓春带领的狮桥村驻村工作队也荣获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未来,狮桥村还要着力打造自己的产业品牌,让产业红利不止于扶贫,更要造福全村老百姓。”黎晓春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