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别策划总第810期 >2020-08-12编印

柏梓镇宝盖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精准聚焦、靶向施策
打赢攻坚战一起奔小康
刊发日期:2020-08-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媒体记者 关羽 夏培植

核心提示:
  近年来,柏梓镇宝盖村“两委”和区税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着力从住房、产业、就业、“志智双扶”等多方面精准施策,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318人全部脱贫。
  “现在我们村整个大变样,路修了,广场有了,村里也干净了,腰包里也比以前鼓了,真没想到能有今天的幸福日子。”78岁的宝盖村贫困户刘华荣激动地说。

  夏日的宝盖村风光旖旎,蓝天白云下,一排排绿油油的花椒树、柠檬树,一幢幢崭新的民居依起伏的地势错落分布。宝盖村从一个落后的贫困村,已然迈入干净整洁的脱贫村。

  A. 强基建 力保群众安居乐业

  “帮我们修上了新房子,我们老两口住起来很舒服,连外孙女都爱过来耍啦!”58岁的宝盖村10社村民丁正芳笑容满面地说。
  自从唯一的女儿出嫁后,家里只剩丁正芳和62岁的老伴曹建华两口子过日子,老两口多年患有慢性病,再加上岁数上来了,也慢慢没了劳动能力,就这样成了村里的建卡贫困户。面对摇摇欲坠的土瓦房,连过去开朗爱笑的丁正芳脸上也没了笑容,一旁的老伴儿只能不住地唉声叹气。
  2019年5月,刚刚来宝盖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陈又麟在走访过程中,看到曹建华丁正芳两口子还住着危房,阴暗潮湿不说,也实在太不安全。了解了实际情况后,陈又麟立即准备材料,为曹建华申请了D级危房改造;拿到申请后,帮曹建华在老房子不远处选址打地基修房子。就这样,老两口看着崭新的三间砖瓦房,开开心心地住了进来。“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帮助,我都不敢想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木讷寡言的曹建华说。
  陈又麟,作为不熟悉农事的一线税务干部,区税务局的一个电话让他摇身一变,成了宝盖村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954户村民脱贫致富的带队人。不熟悉的就给它熟起来,说干就干的陈又麟带上工作队员深入贫困户家中,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走遍了全村75户贫困户。用实干摸清了贫困户情况、理清了脱贫攻坚思路、制定了最近两年脱贫方案,迈出了助力宝盖村整村脱贫的第一步。
  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宝盖村加强“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风险点监测,特别是签约医生、慢病卡办理、住房安全、危房改造面积控制、建新未拆旧问题的处理解决,努力提高脱贫攻坚效果和质量。2016以来,村上C/D级危房改造29户,旧房整治提升19户,确保所有困难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基本医疗有保障。
  这两年,宝盖村改造提升了村级道路,水泥路19.1公里,生产便道10.5公里,保证了村民生产出行畅通。驻村工作队持续发挥驻村帮扶作用,帮忙联系了天然气安装、电网改造,大力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与村上生产能力。
  “现在我们老两口申请了低保,每个月都领得到钱。现在看病有人管,生活过得好,人也越过越快乐!”说起眼下的日子,丁正芳往昔的神采又回来了。

  B. 兴产业 拓宽群众脱贫渠道

  柏梓镇宝盖村位于潼柏路中段,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潼南主城区10公里,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11亩,其中,田地1750亩。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954户308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318人,占到10%以上。
  光靠政策补贴的扶贫扶不住扶不稳,只有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才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使群众“脱真贫、真脱贫”,最终实现高质量的脱贫工作。
  几年来,宝盖村积极引进农业企业6家,土地流转2000余亩,年租金80万元左右,其中贫困户土地172亩左右,年租金6.7万元左右。推进柠檬、花椒等主导产业发展,加强贫困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接。落实致富带头人制度,4名带头人与22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吸纳贫困人员、当地群众就近务工。
  代小伟,一个来自柏梓镇李家村的憨直汉子,2019年来到宝盖村,在村上的帮助下,通过流转土地,建起了400余亩的花椒基地,成为了这个贫困村的致富带头人。
  说起代小伟,无论是宝盖村村民,还是村支两委干部,个个都竖起来了大拇指。“每个月到日子就发工资,从不拖欠,大家伙儿都愿意跟他干!”村民们说。
  在花椒基地务工,每人每天有80到100元的工资,平均下来每个月能挣到2000元。一共有二十几个人在代小伟的基地里干活,其中有几个人就是建卡贫困户,每月基地支付给村民的务工工资就有五万元左右。再加上土地流转的一亩340元,村民们在自己家门口实打实地就业增收了。
  “我包了几亩地给我们致富带头人,一年有两千多块钱的收入,再加上在基地里打工,一个月还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日子过得好得多了。”在花椒基地喷药的贫困户张正英对记者说。
  流转土地后的村民需要就业,产业基地要解决用工问题,双方有互补需求,特别是在今年外出务工不方便的情况下,这种互补不仅促进了产业发展,也保障了农民收入增加。
  截止2020年5月,宝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318人,现已全部脱贫。
  接下来,代小伟将发展花椒粗加工和深加工,建设保鲜花椒生产线及冻库,加上花椒烘房,这将带动100至150人增收。驻村工作队还主动联系壹圣天农业公司进行羊肚菌种植试点,优先囊括贫困户进行无风险入股试点,预计一亩投入7000元年产值能翻一番。
  未来的产业发展上,宝盖村将在花椒、柠檬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番茄等产业,引进其他农业企业,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新路子,真切做到城镇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C. 树新风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以前“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个别贫困户甚至认为国家支持、干部帮扶是理所应当,缺乏自力更生精神。
  为改变这一现状,宝盖村加强日常走访宣传,注重典型引领,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让贫困家庭摒弃“等、靠、要”思想,从精神上、观念上脱贫,树立家庭自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覆盖全体贫困户的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竞争能力,变“要我富”为“我要富”,把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鼓起来。
  以前,8社贫困户韦宗林好吃懒做、嗜酒成性,父母年龄大了也没生产技术,全家日子一直过得很困难,家里环境卫生也非常差。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和帮扶人一起想办法解决他家实际困难。首先是扶志,一方面经常到家里拉家常,宣传政策,也对韦宗林进行教育;另一方面积极联系政府,想办法结合实际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
  经过多方努力,为韦宗林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打扫村路卫生,月收入1650元。同时组织技术培训,为老两口在家发展生产提供便利,现在做起了猪、鸡和蜜蜂等养殖。韦宗林还购买了农耕机,农忙时节帮助其他户耕地松土,家里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4社贫困户夏先禄身有残疾,妻子张先蓉身体也单薄,两人只能靠务农和就近打零工生活,值得两口子欣慰的是两个儿女个顶个的争气,大儿子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读初中的小女儿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孩子们的学费生活费让全家人犯了难,对此一家人一筹莫展。
  村里和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打算先解决好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孩子们失学。先后帮孩子们筹措上学费用,接着又帮夏先禄两口子申请了低保,争取到了一些其他补助。张先蓉说:“我们享受了很多政策,有了这些帮助,我们两口子加把劲,把两个学生供出来,我们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爸爸妈妈这里,你放心,你在学校就安心学习。我相信,家里可以通过你这个大学生的改变,生活会美好起来。”陈又麟看望夏家时,这样鼓励放假回家的夏家大儿子。
  近年来,宝盖村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村民“红黑榜”公示制度,每年评议“先进党员”“致富标兵”“好媳妇”“好婆婆”“敬老爱亲家庭”等先进典型,树立了新风,改进了民风,大家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一起奔小康。
  “全部脱贫绝不意味着任务就此完成,这是新的起点。”陈又麟说,接下来将带领工作队做好继续补齐短板,动态关注最困难群众,确保群众不因大病或其他原因返贫。积极发掘本土人才,培养村内年轻党员干部,促进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