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785期 >2020-07-09编印

柏梓镇哑河村村民倪纯兵:
种 下 脱 贫 藕 过 上 好 日 子
刊发日期:2020-07-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倪纯兵将挖到的莲藕转运到岸上。

倪纯兵将挖到的莲藕转运到岸上。


  

全媒体记者 夏培植

  “大伙儿加把劲,把藕运到田边!”藕田里,柏梓镇哑河村脱贫户倪纯兵正蹚着没过膝盖的水,和村民们一起将挖到的莲藕转运到田边。近日,倪纯兵和村民们在藕田里忙得不亦乐乎,大家正忙着挖藕、清洗、运输,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种藕“莲”通脱贫路如今住上小洋楼
  “2014年,在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帮扶下,我种植了13.5亩‘鄂莲’良种藕,当年就获得了10多万元的好收成。”倪纯兵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都叫他“藕大哥”,他感到光荣得很。
  哑河村地处丘陵,自然环境较差,过去村民全靠种植水稻、红薯等传统农业养家糊口,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和“空壳村”。
  “倪纯兵老实、勤快,就是当时家里负担太重,所以一直很困难。”说起2014年前的倪纯兵,村民们感慨道。作为当时全村典型的贫困户,倪纯兵家中有年近80岁的老母亲,妻子患病需要人照顾,还有一对儿女要抚养。由于不能去外地打工,全家只能靠他刨3亩田土种粮食过日子,一年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得十分窝囊。
  “镇村干部把我纳入了重点帮扶对象,又介绍我到区扶贫办举办的莲藕种植培训班学习莲藕种植技术。”说到当年的转折,倪纯兵难掩喜色,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开始了莲藕种植。(紧转3版)(紧接1版)起初,倪纯兵将自家承包的3亩稻田拿来搞“试验”,当年就获得了不错的收成。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后来,村里帮我流转了12亩土地,又获得了区里面的1.2万元产业补助资金,这让我更有干劲了!”倪纯兵说。
  由于哑河村土质好、水质好,在引入“鄂莲”良种藕试种后,很快就取得了成功,2015年,倪纯兵的良种藕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亩,每亩能产4000多斤,每斤卖2—3块钱,收入比原来的传统产业高了十几倍,年收入近20万元。
  如今,倪纯兵不仅早已还清了母亲、妻子生病欠下的债务,还修了一幢三层、280平方米的小洋楼,家里购买了空调、冰箱、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跃成为村里的“小土豪”。

脱贫不忘谢党恩 致富争做带头人
  “多亏了党和政府,不然哪有我现在的好日子。”在尝到种藕带来的甜头后,倪纯兵并没有小富即安,逢人就夸好的政策。
  “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可不能拖后腿!”得知邻居文治江、李华勇、刘学友等人致富无门,倪纯兵主动上门动员他们也来种莲藕。邻居们半信半疑,种藕的人一多,倪纯兵的生意就会受到影响,他怎么会干这种损己利人的傻事呢?
  为了打消邻居们的顾虑,倪纯兵成立了一个莲藕合作社,把文治江等18户乡亲吸纳为社员,并为他们提供了价值2万多元的藕种,指导他们适时放种、巧妙施肥、蓄水保水,还把自己的高压水枪借给他们挖藕。“通过联系老板上门收购,把藕拉到康定、昌都、成都等地去销售,卖上了好价钱。”倪纯兵说,销路有了,大家就吃下了“定心丸”。
  2015年,在倪纯兵的帮助下,文治江种植的7亩稻田藕,一年增加了7万多元的收入。
  2016年,李华勇也种了11亩“珍珠藕”,获得了近10万元的纯收入,买了一辆长安小轿车。
  接着,倪纯兵又带领张正英、黄六全、夏志伦、倪纯银等4户贫困户到邻近的安堂村流转土地,种植了60亩“珍珠藕”,当年就获得了50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哑河村包括倪纯兵在内的5户贫困户和13户非贫困户,都通过种藕发了财,家家都盖起了宽敞漂亮的小洋楼,购买了小汽车,日子过得越来越有信心。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明年,我们还要到水源较好的安堂村去承包120亩稻田种藕。按照现在这个行情,每年每户挣个10万元不是难事!”倪纯兵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