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784期 >2020-07-08编印

小渡镇黄坪村按照“抓扶贫一定要抓产业,抓产业一定要抓改革”的思路,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不断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
村有特色产业 户有脱贫门路
刊发日期:2020-07-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成片的花椒树枝叶繁茂。

成片的花椒树枝叶繁茂。

王志和老伴过上美好生活。

王志和老伴过上美好生活。


  

全媒体记者 印茜 王浪

  一走进黄坪村,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连片产业林就映入眼帘。继续往前走,便看到了一簇簇花椒果把枝头压弯了腰,别看这花椒树个头不太高,但在阳光的照射下,花椒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却十分浓郁。
  小渡镇黄坪村是全区50个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93人,已脱贫27户89人。近年来,黄坪村结合实际,在全面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主动出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稳定增收。同时,依托发展需求激发干群合力,补弱项强基础,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产业帮扶助脱贫
  7月的花椒地,颗颗长势饱满的花椒格外惹人喜爱。大家带上草帽、提起篮筐、操起剪子,一起“开干”,不管是蚊叮虫咬还是尖刺扎人,都没有丝毫减少大家的干活热情,他们一边做一边拉家常,算着今年的花椒收成……
  “我也有一定岁数了,出去找其他的活儿干不容易,如今在合作社务工,剪剪枝条、收收花椒,50块钱一天,主要是不用出远门,离家近,既照顾到了家庭还增加了一份收入。”正忙着采收花椒的张成义说。
  张成义所说的合作社就是黄坪村的集体经济联合社,合作社采取“集体+农户”经营模式,包括花椒、香橙、生态鱼三大主导产业,农户可通过土地、资金、务工等方式入股。目前基地股份471股,贫困户28户、边缘户10户、低保户8户、一般户23户参与入股,其中集体占54%,群众占46%。
  已脱贫群众刘亿秀也是在花椒基地务工的一员,因为缺劳力致贫,丈夫因患淋巴癌去世后,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但她从未向生活低过头。刘亿秀不仅抚养大了两个儿子,现在还带着孙子一起生活,靠着勤劳的双手脱了贫,生活也越过越好。
  据介绍,合作社的花椒种植面积共520亩,年均产干花椒约20吨左右,价值约120万元,年均纯收益在30万元左右。每年支付群众土地流转费用6万余元,吸纳了贫困户、低保户和周边群众每天约10人次务工,每年创造务工收入10万元以上。合作社把纯利润的5%用于全村公益扶贫,为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新动能。
  “花椒基地只是黄坪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目前,黄坪村发展了花椒520亩、柠檬300亩、黄精160亩、小龙虾100亩,引导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带动贫困群众自发种植,稳定增加群众收入。”黄坪村第一书记张平表示,下一步,黄坪村计划发展养鱼、种植香橙等,增加群众收入。

倾情帮扶暖人心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黄坪村一点也不“含糊”,除了产业帮扶,入户走访、关切老乡们的生活、宣讲政策等,也是帮扶干部的常态。在田间地头或乡间小路上,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也更加坚定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7月7日,张平和几个帮扶干部正在贫困户王志的鱼塘边,和他一起察看鱼塘的情况,并关切地询问他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帮扶干部经常到我们家来关心我们,前几年我们危房改造国家补助了二万一,医疗保险也是买了的。”王志说,现在我们还养了了2亩田的鱼、种了1亩地的花椒,生活越来越好了。
  早在前些年,老王家的房子不仅破旧不堪,安全性也成了一大问题。了解到情况后,帮扶干部主动找到老王,给他宣讲相关扶贫政策,以危房改造补助的形式,让老王一家搬进来新修缮的房子里。如今,家里客厅、厨卫、卧室到处都宽敞明亮,电视、冰箱、饮水机等,基本上该有的电器也一样都不落下。
  为了确保扶贫精准,扶贫干部对全村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情况进行多次摸底排查,帮助4户符合条件的收入边缘户落实了低保,对5户农户实施了D级危房改造,对6户饮水困难户打了机井。
  记者在打井现场看到,满满的一卡车预制管已经运到工地。井架耸立,机声隆隆,工人在忙碌,橙色的泥浆水从粗大的水管喷涌而出,引来不少村民围观。钻井工人有的在平台上操作机械,有的在清理钻头,有的在搬运管道,一派繁忙景象。
  对照扶贫工作要求,黄坪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不断补齐扶贫工作短板,提升贫困人群生活质量,统筹谋划乡村振兴工作具体落实方法,将扶贫工作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的保障好脱贫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