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713期 >2020-04-08编印

产业兴 乡村美 百姓乐
——上和镇五岩社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刊发日期:2020-04-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刘素勤(左)和居民们正在务工

刘素勤(左)和居民们正在务工


  

全媒体记者 吴鑫袁 赵晨城

  阳光明媚,充满朝气的四月,记者走进上和镇五岩社区,村里蓝顶红墙的瓦房沿路排开,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将村里的每家每户连接起来。在山坡上,村民们忙着春耕播种,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大家乐滋滋地说,近几年来村里的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五岩社区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96亩,辖7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072户,总人口3266人。现有建卡贫困户120户383人,其中巩固脱贫户118户379人,未脱贫2户4人。
  近年来,五岩社区聚焦脱贫攻坚,着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攻克致富瓶颈,用实际行动提升村民幸福感,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乐的美好画卷正逐渐展开。

集体经济“鼓”腰包

  眼下正是春耕农忙时,在上和镇五岩社区经济联合社的果蔬基地里,居民们正忙着为西瓜苗铺上地膜。“在基地打工不仅有不错的收入,中午还提供午餐,大家都干劲十足。”居民刘素勤高兴地说。
  刘素勤是社区里的建卡贫困户,之前一直靠着2亩地种点庄稼,老公常年在周边打点零工,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近年来,五岩社区因地制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特有丘陵地形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推进产业规模化、区域化、园区化、标准化建设,通过产业发展助推群众脱贫。
  “现在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我们在里面做工一天有60元的收入,老公属于技术工,在基地开旋耕机,有150元一天。”刘素勤说,现在家里还养点家禽,忙完自家农活就去基地打工,一年两口子能收入5、6万,日子过得幸福又充实。
  据介绍,果蔬基地共占地120亩,主要种植西瓜、玉米、南瓜和榨菜。“基地的农作物不愁销路。”张艳斌是五岩社区驻村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基地里的果蔬品质都比较好,除了定点提供给一些企业食堂外,去年对外的销量也不错,一年的收入大概有20多万元,而这些收入除开购买种苗、劳务等成本,其他都将用于社区公共服务。
  “基地打工能够增加居民收入,但要让村民进一步致富,还需要一些举措。”张艳斌说,今年下半年,将免费为村民提供种苗,同时与村民签订代销协议,免费为村民们的农作物寻找销路,后期还将让居民们通过入股的方式,增加收入,扩大基地规模。
  目前,社区除集体经济外,还有3家农业企业入驻,大量劳动力需求让居民们成为了“抢手货”。

基础设施“强”筋骨

  “我的新房子今年6月份就可以拎包入住了,一家人终于不用挤在黑暗狭小的房间里生活了。”正在修建新家的居民李雪平一边和泥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产业让居民增收,住房问题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五岩社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紧抓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全力改善社区居住条件,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危房改造不仅让居民住房有保障,对技术工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五岩社区居民李云龙说,他们5、6个建卡贫困户一般都捆绑在一起,哪里修房子,就去哪里打工,一般工人一天能挣150元,而技术工一天能收入250元,加上家里喂点家禽,种点庄稼,一年收入5万元不是问题。
  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五岩社区共改建危房66户,其中建卡贫困户39户,低保户5户,一般户22户。
  “几年前,村里的主路都没有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果没有这一条硬化的公路,公司也不会在村里安‘家’。”今年64岁的李知提在五岩社区生活了几十年,聊起社区近几年的变化,他有着最直接的感受。
  精准扶贫,修路先行。长期以来,交通问题阻碍着社区的经济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筹措、协调地方行业部门支持等方式,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不仅硬化了公路,还把公路直接修到了基地。
  据了解,2015年至今,社区新建水泥路25.58公里,其中2019年投入扶贫资金600余万元,新建水泥路9.78公里,泥结石路13.5公里,人行便道12公里,公路桥1座,漫水桥1座,实现了社社通公路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加强支部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提供更多务工岗位,让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张艳斌说,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到扶智扶志相结合,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摆脱‘等靠要’思想,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建卡贫困户参与就业培训,通过劳务输出、就近就业、公益岗位安置等方式,促进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