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716期 >2020-04-10编印

防止返贫 方能全胜
刊发日期:2020-04-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评论员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强调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
  近年来,我区50个贫困村通过艰辛努力,除个别村少数贫困群众未脱贫外,其他贫困村都消灭了贫困,这是脱贫攻坚战的喜人战果,更是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群众的极大激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消失,也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今年,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成了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从一些地方看,返贫现象之所以不时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刚脱贫的群众抗风险能力不强,比如患上较为严重的疾病,尽管有大病医保保障,但因为家底太薄而无力走出困境。又比如,贫困家庭习惯享用“输血”,导致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也容易返贫。
  防止返贫,需要增强“造血”功能。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才能拔掉穷根、开掘富源。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要准确了解和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还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摘帽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部门各单位各镇街要坚决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摘帽是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解决好脱贫后不返贫的问题,才是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防止返贫,方能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