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策划总第904期 >2020-12-29编印

上和镇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培育绿色产业——
抓好特色谋发展 脱贫致富奔小康
刊发日期:2020-12-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美丽的上和镇依山傍水。

  美丽的上和镇依山傍水。

  游客采摘蓝莓。

  游客采摘蓝莓。

  贫困户在蓝莓基地务工除草。

  贫困户在蓝莓基地务工除草。

  贫困户在镇上企业就近务工。

  贫困户在镇上企业就近务工。

  农技人员指导贫困户修枝。

  农技人员指导贫困户修枝。


  

全媒体记者 吴鑫袁
核心提示:
  近年来,上和镇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按照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的要求,以产业发展为中心,创新党建引领+招商引资+农户入股的经营模式,大力培育壮大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收益的产业,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走进上和镇,虽已是寒冬,但四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在加工厂里,伴随着嗡嗡的机器轰鸣声,村民们正在流水线上麻利的操作。在农业基地里,大家也干劲十足,热火朝天地做着农活。
  上和镇位于潼南东部,现辖7个村,4个社区居委会(其中五岩社区、冬冲社区、团山村为贫困村,三岭村为扶贫重点村),10882户、29468人。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6户2137人,2020年底已全部脱贫。

特色产业鼓足“钱袋子”

  来到上和镇团山村重庆新嘉艺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嘉艺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枳壳、黄柏枝繁叶茂,染绿了附近的几十个山坡,整个基地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味。“中药材基地引进来后,我们在家门口务工,不但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人,大家工作起来都很开心。”村民刘友秀一边除草一边高兴地说。
2016年,团山村流转土地3000多亩,引进新嘉艺公司,开启了种植“中药材”治疗“贫困病”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经过几年发展,新嘉艺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的枳壳产量越来越高,从而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到基地务工。村民们通过务工,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新嘉艺已成为团山村的脱贫“加速器”。
“我将土地流转给新嘉艺后,摇身变成了‘上班族’,平时在基地里从事修枝、施肥、除草等工作,到了采摘季,就更加忙碌了,不仅白天要采摘枳壳,晚上还要从事枳壳加工,一天能挣好几份收入。”村民刘德华满意地说。
“到了每年7.8月份的采摘季,采摘枳壳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每天在基地务工的乡亲有30多人,上白班的有一二百元的收入,上白班晚上又加班的有近300元的收入。”公司负责人张地伟说。
据了解,团山村共有人口2866人,其中成人劳动力大概一千人左右,而留守在村里的劳动力不到300人,这其中有三分一的农户都在新嘉艺农业有限公司就业,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无法创造效益的燃眉之急。
“我年纪大了,出去做体力活人家也不会要,在村里就业,不仅方便而且劳动强度也不大。”刘德华说,现在不出村,一年就能挣上两万元,现在日子真是越过越好,越来越有滋味。
“我们种植的中药材品质好不愁销。”新嘉艺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地伟说,今年预计产枳壳150吨,现已被多家药材公司预定,预计收入100万元左右。下一步,基地也将从药材的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健全中药材生态产业链,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在上和镇,像新嘉艺农业有限公司一样发展种植中药材的的企业就有5家,此外还有蔬菜企业24家,柠檬、花椒等特色产业企业3家,面积达到3900余亩。
“上和镇高度重视对优秀本土人才的引进工作,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流转土地带动产业,重点发展贫困户参与度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特色种植业。”上和镇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产业的发展,村民实现年均增收5500元以上,特色产业成为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合作社让荒山变“宝地”

  “两年前,我还是贫困户,让我没想到的是,现在居然盖上了新房,日子比之前好太多了。”村民李秀琴说,她家三口人,丈夫在10年前出车祸导致残疾,孩子也正在上学,生活的压力让她一度失去脱贫的信心。自从陈春兰的合作社成立后,她通过土地入股变成股民,空闲时候去基地打工,现在每月能挣到3000多元。
  在青龙村,一条条宽阔平坦的产业公路蜿蜒环绕,一旁的土地里种满了南瓜、西瓜,绿意盎然,一派生机机勃勃的景象;山坡下,村道干净整洁,村边水清树绕,家家盖起了小楼房……。
  “前几年,山坡上杂草丛生,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这里选择出去打工,只有我们这些缺乏劳动力的老年人留在家里,土地基本都荒废了。”李大爷告诉记者,直到2010年,村里撂荒多年的土地开始变样。
  2010年,“打工仔”陈春兰从广州回到家乡,采取流转土地给租金和土地入股的方式整合土地资源,将青龙村的十几个荒山改造成了百亩耕地,并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等条件,种植了适合山地生长的南瓜、西瓜、儿菜等蔬菜瓜果,让曾经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青山。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村里成立了春兰山地蔬菜股份合作社,通过“基地+农户入股”“基地+农户合作”“基地+农户帮扶”的模式,将种植规模发展至3300余亩。一年出产两季蔬菜,夏季有南瓜、西瓜,冬季有儿菜、豌豆,年产值近600万元。
  “现在路也修好了,每天在基地里既能打工挣钱,还能看到家乡日复一日的变化,现在咱们村就是一块‘宝地’。”家住青龙村2社的老陈感叹,村里的山地盘活了,在基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路,一个月还能收入2000多元钱。
  近年来,上和镇依托资源、地理优势,以流转、租用的方式将村民丢荒的土地进行整合改造,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目前,上和镇共成立专业合作社共12个,流转土地3649亩,土地利用率达100%,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生态果蔬助力绿色脱贫路

  在上和镇后沟村的嘉润生态精品蓝莓园里,后沟村村民蒋国才正在抓紧时间清除蓝莓里的杂草,架设滴灌管道。“我有时间就在蓝莓园里做工,从事打除草剂、采蓝莓、修蓝莓枝、下肥料等工作”,他告诉记者,随着蓝莓园开园,就业的机会更多,收入也增加了,如今蓝莓产业成了当地的一个“甜蜜事业”。
  每到采摘季节,走进蓝莓园,一垄垄的蓝莓树整齐排列,一簇簇鲜艳的蓝莓挂在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游客们挎着小果篮漫步在蓝莓丛中,一边采摘,一边品尝。
  “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是优质蓝莓的理想生长地。”果园管理负责人田冲介绍,这里原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公司进驻后,通过土地流转,依山就势进行合理规划,整理出50多亩生态蓝莓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1万多株秧苗移植。
  “为了保证蓝莓品质,在种植过程中,我们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全部使用井水灌溉,同时在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采用滴灌技术保证蓝莓高质量、高产量。”田冲告诉记者,蓝莓种植面积有50余亩,目前有珍珠1号和雨瑞两个品种。
  据了解,今年基地种植的生态绿色蓝莓销售火爆,产值超过100万元,同时解决了周边30多人就近就业。田冲说,目前当地村民的收入方式主要来源于土地、订单、资金入股的方式,当地湿润的气候,充足的光照,不仅是生态优质蓝莓的理想生长地,也是农旅融合发展致富的宝地。今后将依山就势进行合理规划,在果园内发展生态采摘、垂钓等项目,促进蓝莓园的农旅一体化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在上和镇,同样走绿色种植路的产业还有石镜村的坝地蔬菜。在石镜村的坝地蔬菜基地里,村民们在地头忙活着,一辆辆满载着新鲜冬瓜的三轮车穿梭其中,一派繁忙的农收景象。
  “我们的坝地蔬菜都是能够通过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石镜村主任刘兴告诉记者,村里经常通过镇农服中心,联合区农业农村委技术人员对蔬菜基地的农药和农资进行不定期检查,全力保障蔬菜有效供给和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石镜村作为我区重要蔬菜生产基地,临近涪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绿色”“生态”成为了石镜坝地蔬菜的代名词。
  据了解,蔬菜基地规模已达到2000余亩,山坡种植花椒等经济作物400余亩,有效地解决石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当地老百姓年均增收8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