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综合总第892期 >2020-12-11编印

三叔的竹编
刊发日期:2020-12-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杨力
  三叔火了,最近一举摘下全县“十大工匠”的美誉。上台领奖的那一刻,三叔悄悄地转过身,擦去了这些年承传传统工艺的辛酸泪。此时此刻,台上台下又有多少人能读懂他背后曾经的心酸和迷茫呢?
  三叔是一个篾匠,最得心应手的是从祖宗那儿传下来的编蒸笼。早些年,三叔的蒸笼很走俏,外地来的货车连夜排队等着拉货。为了赶工,三叔请了很多工人,而且手把手地传授。编织中,如打竹钉、放筋、烤制、转皮这些工序马虎不得,三叔希望能带出一批高徒。
  很多年过去了,守着一门老手艺的三叔也遇上些尴尬事,编出的蒸笼滞销了,“高徒”也全都散去。编好的蒸笼码在院坝里,像一堵厚厚的墙,直压得三叔喘不过气来。
  碰巧,县里搞物交会,三叔也想去试试运气。一大早,三叔拉了一车蒸笼到了现场,不一会儿,很多游人便围着叠成小山的蒸笼啧啧称赞,还有人不时拿起蒸笼来抚摸、拍照,就是没人掏钱购买。太阳越升越高,三叔的心却越来越凉,难道曾引以为傲的祖传手艺再也没人需要了?
  物交会后,遭受严重打击的三叔在家里闲居了几年,心里头那点想把祖传手艺发扬光大的梦想,全部被酒精和时光慢慢消磨湮灭。然而,这时候,他周边的农户引种大棚蔬菜,嫁接各种时令柑橘,用现代农业技术引导传统生产,日子过得一天天红火。
  三叔的儿子从外边打工回来,看见家乡新貌已非昔日,而自己的父亲仍守着院坝里那一堆无用的蒸笼得过且过,心里头很不是滋味。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是县里新下派到村上的第一书记。书记说,通过摸排全村的情况,得知三叔是手艺人,是全村的宝贝,专程来看望他。
  三叔激动得坐不住了,已经很久没有人说他是手艺人了。三叔说,篾匠这门手艺,虽然看似粗陋,却是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他不想让手艺在自己手中败掉,成为一个不孝子,但眼下的情形又让他很无奈。
  书记鼓励他说,手艺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财富。手艺不吃香,不代表手艺就没有用武之地。就竹编而言,落伍的不是手艺,是经营理念。比如,三叔可以调整竹编方向,根据市场需求找到适合的产品。
  书记又说,村民种植技术先进,农产品质量好,但生产规模小,附加值低,没有产业化思路。所以他准备向县里申请支持,为村民引进现代农业,搞公司化规模经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一来壮大了集体经济,二来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让新农村的好日子惠及每一户家庭。
  书记问三叔,他是否愿意带领村民编织包装盒、果筐等?
  三叔还没表态,一旁的儿子就急着接上话,说书记的意思就是好马得配好鞍,特色农产品如果没有特色外包装,恐怕也是缺陷。而特色外包装,就需要竹编派上用场,比如编织一种专为柑橘设计的造型别致的果筐,让果筐除了装水果,也成为生活中的点缀和日用品……而且,他今后也不外出打工了,就在家里学好竹编这门手艺,和乡亲们一道建设家乡,共同致富,把竹编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去年橙黄桔红的时节,村里的农产品用上三叔编出的设计新颖的竹筐后,赢来了市场的一片叫好声。农产品走俏,三叔的竹编也畅销了,一举两得。三叔更是在县里搞的工匠评比中,被评为全县“十大工匠”。三叔上台领奖时,面对媒体的境头和无数赞誉的目光,第一次乐得像个孩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