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892期 >2020-12-11编印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刊发日期:2020-12-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图为汇达柠檬2020重庆潼南涪江半程马拉松赛在奋进广场开跑。 全媒体记者罗列摄

  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图为汇达柠檬2020重庆潼南涪江半程马拉松赛在奋进广场开跑。 全媒体记者罗列摄


  

全媒体记者 罗列 刘莉 关羽

  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其中包括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
  “十四五”时期,我区如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本报邀请相关区级部门负责人参加潼报圆桌会,来听听他们的打算。

区文化旅游委党组书记、主任 唐凡云
六个方面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国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潼南日报:
推动文化旅游繁荣发展,需要多个环节协同发力。“十四五”时期,我区在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唐凡云: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城乡居民文化旅游消费日益增长,打造国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是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潼南历史人文考古和发掘工作,围绕红色文化、陈抟养生文化、廉洁文化、抗战文化以及四个旧县城遗址等文化遗迹展开历史文化研究。实施大佛寺、千佛寺、双江古镇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申报1处国家级、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进博物馆建设,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规划建设“巴蜀非遗展示中心”,组织狮舞、川剧、莲萧等非遗节目进景区,竹麻编、剪纸等非遗产品进商店,推动太安鱼烹饪技艺、花岩女子狮舞等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群众文化艺术中心,提档升级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按照“八个一”标准,建立健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创作和扶持力度,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让文化艺术走进生活、融入产业、服务当代、服务大众。持续推进“增A添星”工程,提档升级旅游交通标识牌,加强文化旅游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外联互通的大旅游交通建设,做优“快旅慢游”的内部交通体系,鼓励发展高端酒店、精品民宿。
  三是增强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把文化旅游业放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推进文化旅游业与农业、水利、交通等产业深度融合,将养生医疗、农特产品与文创设计相结合,开发医疗保健、美容养生、食疗食补等系列旅游康养商品;借助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开发剪纸、木雕、棕扇、石刻等手工艺品,研发一批文创旅游商品。
  四是打造重点品牌景区。以大佛寺康养景区和双江古镇景区为重点,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围绕涪江50公里亲水岸线建设“最美环江路”;加快建设大佛寺人文生态康养社区、大佛寺片区智慧文博中心及佛缘文创街、潼南大福印象、涪江水上游乐运动中心等运动休闲娱乐设施;提升双江古镇景区配套设施水平;全力打造国家级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
  五是加快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升级建设陈抟故里、太安—柏梓、龙多山等生态田园康养功能区,打造建成集产业经济、农业景观、旅游休闲、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力争打造1个全国重点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发建设养心会所、养生别院、养老公寓等旅游项目,鼓励高品质酒店、特色民宿将康养概念融入客户住宿体验。围绕菜花节、柠檬节、龙舟赛、马拉松等节会赛事活动,做靓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四大节会活动。
  六是促进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及交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潼南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综合运用新老媒体,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巴蜀福地·六养潼南”总体定位的形象。以菜花节、龙舟赛、马拉松等品牌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将重点赛事、重大文化活动与旅游打捆包装整体营销,参与国际、国家级、市级宣传营销活动,提升潼南城市整体形象和影响力。

构建三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 形成“十五分钟体育健身圈”
  潼南日报: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发展体育运动,积极举办精品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十四五”期间,我们在体育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唐凡云:潼南将以建设体育强区为目标,切实加强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面促进体育消费,有效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体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持我区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提高体育基础设施的标准质量,力促全区基础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建成一个可容纳5000人以上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加快城市或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各镇街均建有文体中心(广场),城市社区健身点、行政村农体工程实现升级改造并全覆盖,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实现体育场地人均面积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构建体育协会网络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确保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逐年上升。
  二是推动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加快完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拓展体育产业领域,突出体育与文化、旅游、医疗、养老、科技等多维度融合发展,拓展体育产业新业态。大力培育和发展以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体育培训等为主体的体育服务业。引资建设水上运动中心,引导设立一批民营的体育市场经营单位,着力推进智能化体育惠民平台建设,切实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全区体彩销售网点实现镇街和新建小区全覆盖,扩大销售站点规模,增大发行总量。
  三是努力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加大我区业余体校硬件建设投入,加强校校联合,着力打造射击、乒乓球、摔跤、射箭、举重、排球等传统优势项目。积极开展体育教练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打造一支精英教练员队伍。提高裁判团队的专业知识和执裁素养,提高赛事服务质量与水平。实施“体教”结合,建成全国青少年排球训练基地、市级单项训练基地6个。注重体育特长生培养,向上一级专业运动队或体育高校输送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提升竞技体育实力。
  四是承办更多重大国际国内赛事。不断提升办赛能力和场馆设施水平,高水平举办“中国涪江龙舟公开赛”“涪江国际马拉松”“环涪江国际自行车邀请赛”等赛事活动,打造成为全国金牌赛事。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国家级体育旅游融合示范区。

区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 张拯旗
聚焦聚力五大重点任务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谋新篇开新局
  潼南日报:
“十四五”时期,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张拯旗:“十四五”时期是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抢抓机遇、守正创新的重要时期,我们将紧随中央、市委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布局和总安排,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不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抓住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等重点群体,抓好抓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做大做强“潼城同心”宣讲品牌,统筹推进集中宣讲、“六进”宣讲、微宣讲和文艺宣传,建好用好“两中心一平台”,强化理论研究阐释,引导全区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筑牢潼南奋进新征程的思想根基。
  二是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诚信建设,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做亮做响“潼城同行”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切实在潼南大地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
  三是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文明创建工程,突出为民惠民导向,强化动态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统领,抓建设强基础,抓管理促规范,抓教育树新风,抓机制管长效,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四是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刻把握“巴蜀福地·六养潼南”目标定位,一体推进“吃得文明”“住得文明”“行得文明”“游得文明”“乐得文明”“购得文明”“上网文明”等七大主题活动,系统培育文明风尚,全面唱响“文明潼南”。
  五是全力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博物馆、科技馆等项目建设;建立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和文艺评奖制度与评价体系;巩固提升“书香潼南”系列活动,培育打造“闇公杯”阅读征文竞赛、“乐绘童年”亲子阅读等活动品牌;开展好惠民电影放映工作,深入实施电影“扶垚”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普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着力促进市民的全面发展。
  通过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区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加快建设“两城”“两都”“两区”“两基地”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