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策划总第891期 >2020-12-10编印

柏梓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努力实现——
村美民富产业兴柠檬小镇幸福浓
刊发日期:2020-12-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柠檬广场。

柠檬广场。

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火。

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火。

农家小院风光无限。

农家小院风光无限。

工作人员给群众讲解脱贫政策。

工作人员给群众讲解脱贫政策。

种植户正采摘柠檬。

种植户正采摘柠檬。

散养土鸡成群结队。

散养土鸡成群结队。


  

全媒体记者夏培植

核心提示:
  近年来,柏梓镇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着力从住房、产业、就业等多方面精准施策,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冬日的潼城细雨缠绵。近日,记者顶着微微细雨,前往柏梓万亩柠檬基地,基地里阵阵柠檬清香味道便扑鼻而来,绿色的柠檬树枝繁叶茂,枝条上挂满金黄色的柠檬,硕果累累。
  柏梓镇作为我区30万亩柠檬的核心产区,全市唯一的柠檬特色小镇,数万亩柠檬不仅是其产业支柱,更是深入到了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让当地村民大步奔向小康路,过上了“甜”日子。

A种上“酸”果子过上“甜”日子

  走进柏梓镇羊堡村的岗宏柠檬种植基地,数十名农户正在忙着摘柠檬,黄灿灿的柠檬堆满了竹篓,煞是喜人。
  基地负责人刘文春介绍,基地流转了1100多亩土地,种植的是优良柠檬品种“尤力克”,基地长期聘请村民到基地务工,“少的时候10多人,多的时候有上百人。”
  “自从有了这个柠檬基地,我们的生活变化很大。”今年52岁的付璧是羊堡村村民,此前家里的收入主要靠2亩多的水稻、玉米,日子过得很艰难。村里开始打造柠檬基地后,付璧把土地流转给了企业,开始在基地里长期务工。
  “每年有2000多元的土地流转金,给柠檬套袋、采摘,每天可以挣200多元,这个时段持续大概两个月,能挣1万多。再加上平时打零工,一年的收入有2万多元。”付璧笑着说。
  “以前,柠檬几乎都是零星种植,规模小,也卖不上好价钱。”柏梓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柏梓镇结合自身资源和环境,将柠檬作为主推的特色产业,开始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进行柠檬规模化种植。同时,大力推广柠檬种植险和受益险,降低了企业最关心的果苗成活率和价格波动风险,还通过展“统防统治”和“柠檬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色板等生物物理防控方法,提升柠檬品质,逐渐让柏梓的柠檬打响了名声。
  目前,仅柏梓镇万亩柠檬基地,就陆续引入汇达柠檬、金盆果业、岗宏果蔬、彬洪农业、益达柠檬等规模种植企业10家,年产量近2万吨,年产值约2亿元。在此基础上,柏梓镇在“潼柏、崇柏、太柏”沿线拓展建设了柠檬标准化种植基地,使全镇柠檬种植面积达到了4万余亩。

B 发展种养殖 增收有门路

  “周书记来了呀,赶紧进屋坐。”记者随区卫健委驻石梯村第一书记周宜来到村民蓝培学家中时,他正在割草喂鱼,见有人做客,他便赶忙过来招呼。
  小洋楼、水泥坝、偌大的鱼塘、整齐的蜂箱、成群结队的土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谁能想到,蓝培学这个在4年前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的贫困户,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蓝培学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
  天有不测风云,妻子不幸患癌去世。为了治病,欠下了不少外债。劳动力的缺少,加上两个儿子读书的费用,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
  “那段时间家里实在困难,好在有党委、政府及时救助,我的生活有所好转。”言语之间,蓝培学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村上得知他家的情况后,便向镇上如实反映,经过核实,他被纳入了建卡贫困户。
  正好此时柏梓镇针对贫困户开放小额信贷政策,并且免费提供养殖、种植技术培训。蓝培学犹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开启了养殖之路。
  首批买来的50个鸡崽,在蓝培学的精心呵护下顺利长大,但随之而来的销售问题让他伤透脑筋。作为养鸡新人,镇上的买家基本不认识蓝培学,对鸡的品质也表示怀疑,所以销售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卖出的数量屈指可数,这让蓝培学感到十分沮丧。
  “在走访的时候,发现他养的鸡销路有问题,我们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努力和积极推荐,渐渐地帮他打开了销路。”周宜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销售,大家觉得他的鸡品质很好,于是有了回头客,销路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现在,蓝培学通过养鸡,一年的毛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刨去成本,也能净赚1万多元。除此之外,他还开发了7亩稻田用来养鱼,并建立了自己的养蜂场。通过养鸡养鱼养蜜蜂,全面发展产业,蓝培学成了石梯村勤劳致富的好榜样,许多人向他学习养殖技术,寻求脱贫致富之道。
  柏梓镇像蓝培学一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人很多,看到致富有望,更多贫困户加入到学习技术的行列。柏梓镇党委、政府也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通过帮助申请扶贫项目,聘请专家到村指导等方式,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C 一个金点子拔掉“穷根子”

  柏梓镇哑河村地处丘陵,离城镇较远。以前,当地老百姓全靠种植水稻、红苕的等传统农业养家糊口。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区政协驻哑河村扶贫工作队的王川、李佩娟、罗毅一直奔走在哑河村的田间地头,为哑河村的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经过一次次入户走访,工作队便找到了这个村贫穷落后的根子:没有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致富产业。如何拔掉乡亲们的穷根,成了摆在队员们面前的难题。
  一天晚上,队员罗毅不经意间在央视经济频道看到一个种藕致富的节目,眼睛突然一亮:何不借鉴这个经验,也让哑河村的父老乡亲来种藕呢?
  说干就干,队员们首先动员为人踏实肯干的贫困户倪纯兵参加区里组织的莲藕种植技术培训班,让他学会了种植技术。同时为他争取到了1.2万元产业补助资金,引导他种植了13.5亩“鄂莲”良种藕,当年,倪纯兵就获得了14万元的好收成。
  经过几年的发展,倪纯兵盖上一幢两楼一底、面积180平米的小洋楼,家里还添置了液晶电视、微波炉,安起了太阳能热水器,从此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现在,他已凭借种植莲藕,从贫困户变成了年收入十几二十万元的致富典型。
  通过倪纯兵现身说法,同村的倪纯良、倪纯银、文志江等10户致富无门的困难群众也种上了50亩良种藕。他们种植的藕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统一销往成都、西昌等地,收入比原来的传统产业高了十几倍。
  工作队还动员村民们组建了挖藕队,利用农闲领着乡亲外出挣钱。仅种藕、挖藕两项,一年就能为当地村民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
  队员们的日记本记录了哑河村几年来的新变化:哑河村新建骨干水渠1公里,整治维修山坪塘16口,修建水泥路19公里、泥结碎石路23公里、生产便道4公里、人行便道4公里,重新规划拓宽主干道公路4.5公里、硬化公路6公里、哑巴河河道生态整治;流转土地2122亩,建设柠檬基地1962亩、莲藕基地160亩;危房改造14户,补助金额27.2万元。实现了整村“八有”,解决了群众“八难”,工作队脱贫攻坚取得了丰硕成果。
  柏梓镇在资源有限的形势下,摸贫困之根、号贫困之脉、下脱贫之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帮扶,对边缘户、返贫户“精准”施策。在镇村干部、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柏梓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