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策划总第883期 >2020-11-30编印

初心引领使命 奋斗开创未来
——区中医院建院40周年综述
刊发日期:2020-11-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如今的潼南区中医院大楼。

如今的潼南区中医院大楼。

19731973年的县中医院大楼年的县中医院大楼(城关镇医院。)

19731973年的县中医院大楼年的县中医院大楼(城关镇医院。)

区中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

区中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

区中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沈子鸿正在为病人做手术。

区中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沈子鸿正在为病人做手术。

区中医院专家团队为群众义诊。

区中医院专家团队为群众义诊。


  

全媒体记者 印茜
  光阴流转一往无前,奋斗接续永不止步。
  从1980年到2020年,40年沧桑巨变,40年光辉历程。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正值青春的区中医院顺势而为,勠力同心,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与城市建设相融互动,与人民健康脉络相通。不断开拓创新,厚植英才俊杰,加快学科发展,矢志不渝践行“救死扶伤”的医德和“精益求精”的医术,坚定不移履行“视病人如亲人,一切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潼南这片沃土上不断孕育新的硕果,全力承担起机遇与挑战带来的喜悦和压力,铭记来时路,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断超越,奋力谱写潼南中医院更加灿烂美好的新篇章。

1.百舸争流 奋楫者当先
  从39人到500人,从50张床位到核定床位700张,从1500平方米到80000平方米,从小小医务所的建制,发展成为人民满意的区内龙头医院,并向区域性医疗中心迈进……40年筚路蓝缕,40年奋斗耕耘,区中医院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风雨历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办院规模有序扩大,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管理效能得到跨越式发展。
  医院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患者就医习惯也经历着深刻变革。从赤脚医生到专业医疗团队,从乡村诊所到牵头医院,从“望闻问切”到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治病”到“治未病”,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区中医院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1980年,潼南县中医院在原城关镇医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医院条件十分简陋,其医疗业务服务大都是门诊作业,没有一个像样的正规的住院病区,全部家当仅35800元。80年代初,医院仅设置门诊、住院两个部及部分辅助科室。到1985年末,才设立中医内科、外科、骨科、儿科、妇科、针灸科及西医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手术室等科室。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回首区中医院40年的发展史,恰是一首白手起家的发展壮歌,一部荡气回肠的奋进史诗。40年后的今天,医院医疗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院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25个、住院病区13个,实际开放床位485张,医疗设备总值6664万元。现拥有国家级特色专科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正创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2016年医院启动“三甲”中医医院创建工作,2017年建立区域内医共体,2018年顺利通过“二甲”复评验收,2019年年门诊量达3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超过1.8万人次,医院总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实现了质与量的飞跃。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机遇是流动的资源,只有乘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实现目标。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对医院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启动创“三甲”以来,先后邀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市卫健委、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领导等专家来院指导创建工作。随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医院投资3亿元建设5.6万平方米内科综合大楼,即将于2020年年底建成投用。

2.集聚人才 铺就强院之路
  风雨历程40载,杏林春暖硕果累累。如今的区中医院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塑造了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疗队伍。面对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基层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留人”——留住卫生专业人才,进而留住区域内的患者。2016年以来,区中医院抓住“千名硕士进潼南”契机,先后引进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10名,本科生32名,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4名,学科带头人员4名。引进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医院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培养了高级职称人才27名,其中正高级2人、副高级25人。科研教学能力实现新突破,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区级13项,其中中医类15项,西医类5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重庆市科卫联合项目立项3项,正创建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学医院。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持续做好中医师带徒工作,目前已培养了区级名中医5人,遴选10名优秀青年中医医师参加中医师承培训。”区中医院负责人表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也必不可少。还将进一步加强‘三基三严’‘西学中’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突出中医特色,提升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正因人才荟萃,让区中医院在临床上有了一次又一次新的突破。来自骨伤科、肛肠科、内镜中心、外二科、脑病科、脑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科室的专家团队,多次完成了我区首例手术。如全关节镜下重建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肩袖损伤修复术、婴儿肛瘘挂线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方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术、小儿疝气腹腔镜下修补术、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喉癌(喉次全切除术+喉功能重建术+颈淋巴结清扫术+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等。多个治疗项目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区学科领域空白,也让更多的患者“闻讯而来,满意而归”。

3.深化改革 激发整体活力
  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以中医院为牵头单位,与古溪、柏梓等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区中医院医共体,优质资源下沉、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医通、人通、财通”,实现区、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建设管理。
  做实优质资源下沉。建立“1+n+x”帮扶机制,落实分院同质化管理。总院累计派出医护人员351人次对口帮扶分院,接收分院医护人员49人次进修学习,培训分院医务人员1.2万人次。基层群众既能在家门口享受二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也能顺利实现上下转诊,形成患者“小病在村(社区),大病不出区”的分级诊疗模式。
  夯实基层医疗队伍。建立统一招录机制,先后统筹使用医共体内编制65个,统一招录6批次,为分院招录编制内人员77名。建立医共体内、医共体之间、医共体之外人员调研机制,促进人才有序合理流动。总院遴选中医高级职称人员12人为培训师资,以基层常见病种诊疗方案和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常规为培训内容,培训分院骨干医师24名和乡村医生246人。
  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医共体远程会诊系统,试点桂林分院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互通、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建病房、预约挂号。与重庆市中医院开通远程会诊,并面向全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远程会诊。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与遂宁中心医院、遂宁市中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共建医联体。
  强化基础建设保障。建立医共体分院发展基金资金池,统筹用于扶持各分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医疗设备购置、人员专项培训、重点(特色)专科建设、政策性亏损、先行先试的重大项目。2019年统筹发展基金465.5万元,2020年统筹资金270余万元为基层购置医疗设备。建立医共体医保资金调剂使用制度,2019年统筹调剂使用职工医保资金66.57万元,居民医保资金740.80万元。

4.健康扶贫 为群众保驾护航
  “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曾是因病致贫的写照。“病根”即“穷根”,疾病是致贫的主因之一。区中医院根据镇街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通过实施远程医疗覆盖、专家下沉乡村,以及早期干预、健康科普等措施,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对口帮扶、送医下乡、包保到人,让健康扶贫更精准,使贫困群众“病有所医,医有所保”。
  “精准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政府兜底保障政策、规范建立台账、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建立先诊疗后付费绿色通道等,都是我们的相关举措。”区中医院负责人表示,“为方便患者报销,医院投入资金对信息系统维护升级,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
  为有效解决贫困户“就诊难、就医难”的问题,做好贫困户人口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区中医院按照“精准识别、跟踪帮扶、精准脱贫”的原则,制定扶贫帮扶计划,组织医疗扶贫工作小组进村入户,为因病致贫人员建立动态档案,进行跟踪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困难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今年,医共体共救治门诊和住院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2.51万人次,4304人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优惠政策,家医签约服务82249人,其中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14204人,医生走访服务实现全覆盖。

5.党建引领,旗帜高高飘扬
  区中医院党委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以案四改”专项行动为抓手,建立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紧盯医疗行业党风廉政风险,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支部建在科室”的要求,建立基层支部20个。举办党建工作专题培训会,开展“党课开讲啦”“学习新思想、唱响能行好、夺取双胜利”微宣讲等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加强正面典型宣传,上半年在区级、市级、国家级发布信息100余篇,原创抗疫歌曲MV1部。
  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新冠疫情来袭,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在做好医院疫情防控的同时,成立疫情防控阻击战临时党支部3个,集结医共体内优秀党员,把堡垒驻在防控最前沿。组建党员先锋队,派出两批护理人员共16人驰援武汉,其中5名是中共党员,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146人。在疫情一线发展预备党员2名,积极分子17名。积极承担全区集中医学观察点任务,抽调总院34人、分院15人参与党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累计接收隔离观察人员1500余人次。医共体派遣医务人员5名医师支援定点救治医院。
  新时代、新征程,千帆竞渡,百舸争流。40年来,潼南中医人以不变的救死扶伤情怀,谱写了一曲曲美丽的赞歌。区中医院将以更精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逐步完善医院综合布局,沐浴着创建“三甲”医院的东风,凝心聚力、大胆创新,步伐更大、思路更宽,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医院跨越新发展,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