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策划总第882期 >2020-11-27编印

龙形镇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攻坚破万难奋力谋振兴
刊发日期:2020-11-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龙形镇柠檬基地。

龙形镇柠檬基地。


  

村民在柑橘基地采摘柑橘。
村民在花椒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全媒体记者徐旭

  近年来,龙形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扶贫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脱贫,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1 党建“铸魂”凝聚攻坚志
  农民要致富,农村要发展,关键靠支部。只有党建工作扎实了,党员的思想进步了,脱贫攻坚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近年来,龙形镇以党建为抓手,整合组织资源、凝聚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探索构建“党建+”扶贫新模式,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龙形镇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双组长责任制”、分管领导驻村责任制、镇村两级书记齐抓共管责任制,以村为单位、以社为基础,以联系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包帮干部为网格员,建立“全网覆盖、责任到人、任务明确、一包到底”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准管理,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
  同时,为确保政策落实到户,全覆盖、无死角排查“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分类分项、逐村逐户建立整改台账。800户2977人建卡贫困户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全镇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饮水安全保障100%,2019年C、D级危房改造102户,解决公益性岗位就业53人。
  “能否高质量脱贫,关键在人。”龙形镇党委书记廖海峰介绍,近年来,龙形镇把加强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提升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党建促脱贫的重要抓手,下大力气优化村级带头人结构,提高干部履职水平,凝聚起脱贫工作的强大合力。
  通过村级班子研判,配强、配齐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各村(社区)选配挂职本土人才14人,实现了每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多次组织村(社区)干部参加区、镇组织的扶贫业务培训、干部培训,提升干部履职水平。去年,全镇推荐后备村(社区)干部38人,在村社区发展党员3人,其中贫困村1人,重点村1人。
  人才队伍建设起来了,发挥好作用是关键。通过开展党员义务劳动日、党员承诺践诺、党员结对贫困户等活动,全镇党员干部躬下身子,深入到贫困群众中去,找准贫困户致贫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引导贫困户完成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等靠要”到“内生动力”的转换。
  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入户走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给贫困户送防疫物资,宣传招聘信息和就业优惠政策、组织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就业能力和脱贫致富的信心。
  握指成拳,才能聚力攻坚,瞄准靶心,方能下足实功。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龙形镇将继续深入推进“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2 产业“造血”鼓起钱袋子
  近日,记者沿着龙形镇高楼村的千亩花椒基地徒步前行,一排排花椒树郁郁葱葱,排列有序,放眼望去,整个花椒基地绵延在山丘、沟壑之间,宛如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村长卷。
  记者驻足而望,花椒地里,椒农们正在劳作。“每一棵花椒树要全部剪完,有些老的枝条要除去,来年才长得更好。”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加力对记者说,由于高楼村土壤特别适合种植花椒,为花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加上用心管理,所以今年的花椒长势很好,产量颇高。
  2016年,张加力、付强等4人第一次接触九叶青花椒,便被其经济效益所吸引。于是,他们前往重庆江津考察,带回来第一批幼苗,由于缺乏种植经验,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后来经过总结分析,查看相关资料,进入花椒种植交流群“学习取经”,重新开始第二次尝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花椒发展之路步入正轨。“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找到了适合当地发展的花椒品种。”付强说。
  “九叶青花椒品质高,种植后能存活20年,是一个能长期发展的产业。”在张加力看来,一颗颗小小的花椒不仅带来了舌尖上的美味,也给当地发展带来了活力,渐渐形成一个有规模、有品牌的特色产业。此外,在合作社的引领下,当地农户纷纷以土地流转和务工的方式加入进来。
  花椒基地里,贫困户丁常林小心采摘着每一颗花椒,动作十分熟练,“自从村里有了花椒产业,我们就成了产业工人,施肥、除草、采摘,每天能有120元收入。除了务工,我还流转了5亩地到合作社里,后期还要跟着种植。”
  “只要老百姓想种,合作社就免费为他们提供幼苗并进行技术指导,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张加力介绍,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收购花椒,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常年在基地务工的群众有50来户100多人,每年我们向村民支付的土地租金是26万元,劳务工资近40万元。”张加力说,“只有让老百姓看到效益,我们的产业才叫发展得好,才能实现产业扶贫的根本目的。”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近年来,龙形镇因地制宜,依托当地区位优势,狠抓花椒、桃子、柑橘、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盘活了土地资源。当地村民除了流转土地有流转费收入之外,还可以进入基地务工,年末还能享受集体经济分红,收入由单纯的传统种植、“靠天吃饭”转变为多种途径持续增收。
  集体经济是农村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也是衡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为此,自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以来,龙形镇就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促脱贫的重要任务,全镇12个村(社区)共成立经济联合社12个,镇党委安排分管农业副镇长、农服中心主任专门就各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一对一”把脉研究,一村一策,通过股权改革、房屋租赁等方式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如今,龙形镇丁坝、洪兴、水口三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红岩村2020年预计固定分红2.7万元。

3 保障“有力”脱贫更给力
  近段时间,龙形中学组织相关老师和当地村支“两委”一起,深入各建卡贫困户家中,对教育扶贫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核查,确保惠及的贫困学生信息真实、有效。
  “我在学校享受了营养午餐和住校生生活补助,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龙形中学学生陈佳馨说。陈佳馨今年读初三,由于她家是建卡贫困户,按照相关政策,小陈在学校享受了爱心资助,平时也吃住在学校,这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能够让她在学校安心学习。
  同时,小陈的姐姐在上大学期间也享受到了减免学费和相关资助。现在小陈的家在国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危房改造,母亲也被安排在村里的公益岗位工作,全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学校老师经常到我们家了解情况,解决困难,给予帮扶,现在我们家的生活比以前好多喽!”小陈父亲陈章贵高兴地说。
  据介绍,龙形镇实行“一户一策”,因户开展帮扶工作。落实特殊困难保底兜底,实现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险全覆盖。
  教育有了保障,医疗、住房也要跟上。前不久,龙形镇中心卫生院还联合区精神卫生中心组成健康扶贫小组,深入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优抚对象以及部分困难群众家中,开展健康扶贫活动。在龙形镇卫生院,扶贫小组开展了义诊活动,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优抚对象以及部分困难群众测血压、体检等,耐心的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疾病预防、健康养生等问题,并向他们宣传健康扶贫惠农政策。当天,扶贫小组还深入因病致贫的4户贫困对象家中,对贫困病人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并给予用药指导。
  近日,记者来到水口社区居民刘文彬家采访时,他正在家里打扫清洁,看到记者来到家里,他马上放下手里的扫帚笑着欢迎。“多亏了党委政府,不然的话我这辈子都住不上新房哟!”
  原来,由于刘文彬家庭贫困,身患疾病,一直没有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长期在亲戚帮助下生活。
  2017年,刘文彬从重庆主城回到了龙形镇水口社区老家,看着本来就不蔽风雨的老房子,刘文彬坐卧不安。身体不好的他,又没法去打工赚钱修房子,生活一时难以为继。区住房城乡建委驻村工作队员上门了解情况后,立即向龙形镇党委、政府反映情况,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落实了农村D级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各级财政共补助3.5万元,让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立身之地。
  “我住进新房有一年多了,现在吃穿不愁,低保每个月都有四百多元。”刘文彬感激地说,“工作队的同志很热心,经常来看我,简直就像亲人一样。”如今,刘文彬家中的整体面貌在不断发生变化,宽敞明亮的房间,干净整洁的厨房、厕所,家里的家具电器也有了。
  刘文彬这样的困难群体能够住上安全有保障的房屋,只是龙形镇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危旧房改造,是落实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严格按照危旧房改造标准,严格核实对象,严格落实工作,确保改造一户、见效一户,让困难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龙形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