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策划总第649期 >2020-01-15编印

米心镇毗卢村扶贫工作队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贫困户参与”的帮扶模式,认真落实精准脱贫各项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建与脱贫相结合 助力贫困村精准脱贫
刊发日期:2020-01-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鸵鸟示范养殖基地

鸵鸟示范养殖基地

回访贫困户陈海的平菇基地

回访贫困户陈海的平菇基地

走访种菜大户吉红喜

走访种菜大户吉红喜

贫困户在基地收割青菜头

贫困户在基地收割青菜头

  查看贫困户陈西国黄鳝养殖

  查看贫困户陈西国黄鳝养殖

农村新貌

农村新貌


  

全媒体记者 欧胜涛

  田间地头灌渠穿过,坡地里一片生机盎然。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庭院,让群众出行更方便;一栋栋新修砖房拔地而起,让贫困户居住更安心……这一幅幅农村新貌,正是毗卢村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成果。
  在决胜脱贫攻坚工作阶段,毗卢村在区委、区政府及米心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扎实努力下,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脱贫、精准发力拔穷根,培育增收支柱产业、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提升群众致富能力,极大地提高脱贫攻坚满意度,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壮 产 业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虽是寒冬季节,但是吉红喜蔬菜基地、炜峰家庭农场里热闹非凡,一群人正忙在收割青菜头。160余亩蔬菜扶贫基地今年喜获丰收,20多户贫困家庭以土地转租、务工方式跟着获利。贫困户卜秀兰算了一笔账:“今年打工就赚了5000多元。”
  脱贫攻坚,产业是支撑,增收是关键。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毗卢村必须依托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入户走访,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集中当地闲置土地大力发展扶贫产业。
  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积极争取,引进潼南枝椒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60余亩,发展花椒产业,引进北辉水产养殖场,养殖龙虾80余亩,每年帮助贫困户就业20余人,年收入可达2000元/人。
  “这东西能吃吗?”“能卖钱吗?”“好不好养啊?”毗卢村的鸵鸟养殖示范区里,来访的人员总有这样的疑问。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范正文介绍,肉食鸵鸟养殖确实比较少见,鸵鸟肉比牛肉口感更嫩,品质也更优于牛肉,但养鸵鸟的成本比养牛还低,而且市场供不应求,是产业扶贫的又一条新路子。
  据了解,去年鸵鸟养殖基地投资进行试养,先后引进3批鸵鸟,已发展到100多只,市场价在一万元/只,规模化养殖效益可观。
  “其实农户只要愿意养,是不难养的。有一定场地,有一定劳力,都可以养。”范正文说,示范基地会向养殖户提供优质鸵鸟幼苗,并提供技术支持。“鸵鸟养的青饲料,家家户户都有,包括红薯藤、水葫芦等等,鸵鸟青饲料来源广泛。”
  除了发展养殖户,毗卢村鸵鸟养殖示范区的建设以及鸵鸟饲料收购,也为村民创造了增收的机会。示范区从养殖到基础建设,都需要人工,招人都会优先考虑贫困户,工钱按工种不同一天从50元到100元不等,以此来带动贫困户增收。
  “以前,毗卢村的村民要想维持生计,主要以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和散养少量的家畜家禽为主,基本够解决温饱问题。如今,村里以多种模式发展了沃柑、蘑菇、花椒、山地蔬菜、鸵鸟养殖、鳝鱼、小龙虾等多个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李林洪说。


  破 难 题 扶贫扶志相结合

  “黄大姐,最近身体怎么样?看你脸色不太对劲,是不是该去检查哦?”去年,李林洪带领驻村工作队走访时,看黄芹身体有异样,劝她去医院检查。但她觉得家里生活困难,只要坚持得下来能拖就拖。
  该村贫困户、低保户黄芹,现年64岁,由于长期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干不了粗活累活。曾经她住院花去了全家的积蓄,病却不见好转,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黄大姐的病情一直是驻村工作队的牵挂。李林洪多次去劝她,并与其子女联系带其去医院检查,经检查患有重度尿毒症,医生告知如再推迟半个月,将无法医治。当天就让医生给她办了住院,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她的病情渐渐好转,生活也开始有信心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9年9月5日,黄芹的病情突然恶化,出血不止,住院期间医生多次下病危通知书并要求其立即转院。在自觉生命无望之时,她想的不是别人,而是打电话给李林洪说:“李书记,这次我真的不得行了,跟你告个别,感谢党和政府、驻村工作队长期以来的关心,也感谢你们一直把我当亲人一样对待。”
  李林洪知悉情况后,一方面鼓励她要坚强,要有信心,一定能够治好。一方面及时联系区中医院组织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阻止了病情恶化,挽救了她的生命。黄芹出院以后,身体渐渐好起来,现在成了义务宣传员,逢人便说:“现在国家政策好,让我们吃得饱、穿的暖,还看得起病,驻村工作队这些年轻娃儿也好,比我的子女对我还要关心”。
  黄芹这样的情况,村里不止一个,贫困户徐红兵也是其中一个。患有双股骨头坏死徐红兵,多年来多方求医无果,没有科学治疗,导致其性情大变、脾气暴躁、状态低迷,家人和邻居都表示无法与其交流。
  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多次到他家做思想工作,并与区人民医院联系,由骨科专家亲自为其做手术。目前恢复良好,精神状态得到很大改善,驻村工作队为其在区人力社保局争取公益性岗位1个,现在他做事很积极,家里喂了牛,清洁卫生也做得好,被评为本村“清洁户”,还积极带动周边邻居整治环境。
  扶贫要扶志。毗卢村驻村工作队帮助患病贫困户联系治疗,重树脱贫信心,摘掉“贫困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不能单纯的靠低保、救助等‘输血式’帮扶,一旦惠民政策取消或力度减弱,极易造成返贫。必须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提倡多劳多得、提振脱贫决心,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李林洪说道。


  强 党 建 激发基层活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党建是重中之重,扶贫工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靠的就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李林洪说。据悉,毗卢村辖11个村民小组,768户2829人,在家常住人口740人,外出务工、读书2089人,有中共党员56人,在家21人。
  加强党支部建设是毗卢村扶贫的重要一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从区委组织部争取资金7万元,加强基层阵地建设。“组织党员、致富能手、村‘两委’负责人‘七一’到潼南党性教育基地,接受传统教育,牢记初心使命。到双江板仓村学习推进乡风文明,打造美丽乡村的先进经验。到铜梁太平镇、四川三台县学习沃柑种植技术,集体经济的先进管理模式。通过走出去开眼界,请进来强理论等方式,拓宽了党员群众的眼界、逐步转变观念、提振了脱贫信心。”毗卢村党支部书记王素英说。
  “发展沃柑到底行不行?”“我们缺技术、缺资金怎么办?”面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干部有疑虑、村民多观望等难题,毗卢村支委首先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讲脱贫攻坚的大势、讲当前发展的环境、讲消极怠政的后果,打消疑虑、统一思想。然后通过党员带头,分片包干下到每个村民小组,向村民讲政策、举实例、并带头流转入股,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我本身就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又受过传统教育,肯定要带头行动,支持村里的发展。”有着40多年党龄的贫困户全安明,带头流转土地给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带动30户村民加入。
  “成立集体经济联合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截至目前,毗卢村已打造沃柑标准基地100亩,投资土地复垦资金30万,入股米心镇砂石集散中心,每年固定分红3万元,贫困户今年分红128.5元/户,形成了集体经济与村民利益有效链接,彻底摘掉‘空壳村、空壳社’的帽子。”李林洪说。
  在毗卢村,以党建引领脱贫的故事不止一个。2018年,我区计划修建S440公路,方便车辆进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修路需要征用部分村民林地,村民不愿意在征地协议上签字。该村党员吉鹏举站了出来,第一个在征地协议上签字,并积极与公路承包方协调,硬化了6社与主路连接道。在吉鹏举的带领下,村民纷纷同意签字,S440公路很快动工修建。
  “下一步,毗卢村将立足地理优势、发挥交通优势,大力招商引资,突出绿色环保的主题,既招来‘金山银山’,又守住‘绿水青山’,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助力脱贫攻坚。”李林洪说。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毗卢村坚持党建引领,高度重视村党支部建设,形成了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党员干事有人跟、脱贫路上有人领、乡村振兴有人促的良好氛围,党员群众干劲十足,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