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560期 >2019-09-09编印

我区在全市首次试点丘陵地区全程机械化玉米套种大豆
刊发日期:2019-09-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晓航)在杂粮界,玉米被称为能量之王,而大豆则被誉为蛋白之王,让“二王”进行搭配种植,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目前,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获悉,今年,玉米套种大豆全程机械化这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次在我区进行试点,目前来看,节本效益十分明显。
  近日,记者在米心镇苦竹村试点基地看到,大豆已长到了60多公分高,开始进入花期,无人机正喷洒药物进行除草。这些大豆是六月中旬套种在玉米地预留行间,发芽率和生长达到常规种植效果。“这一复种模式确实要得,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280元,玉米产量和净作相当,还可多收一季大豆,划得着。”据试种基地业主邓红兵介绍,在每年三月机播玉米时,就提前规划好套种大豆的播种机行走位置和播种行距,利用引进改造的窄机身播种机,实现套种田间规范种植,不会出现农业机械对作物的碾压。
  套种是西南地区常用的生产方式,就是在一块土地上每季可收获两种农作物,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虽说套种有着诸多的好处,但在农村却很少得到大面积的应用。研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村民缺乏相应的经验,往往可能会导致两种农作物都长不好;其次收获时由于采用人工作业方式,反而增加了成本,综合效益算起来并不明显。“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留守在家的几乎都是老人、妇女、儿童,由于常规套种太费劳力,很少有人这样种。”邓红兵说。
  在重庆地区,由于套种标准不一、农艺参数不规范,一直未能实现全程机械化。今年,重庆市农科院承接了这一国家科研推广项目,首次在丘陵地区试点全程机械化玉米套种大豆,从翻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采取全程机械化作业。“这一种植模式集种养结合、合理轮作和绿色增效于一体,特别是种管收机械化为丘陵地区今后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也将成为当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新选择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区农技站副站长邓豪告诉记者。大豆在培植地力、改良土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豆具有天然固氮等养地作用,有利于下茬作物生产,是良好的轮作倒茬作物。玉米大豆轮作,一般可每亩节省5-7公斤化肥投入,而且对病虫草害防控有调节作用,具有‘减肥增收’的生态效益。”
  据了解,玉米已于夏季采收完毕,再过一个多月,这里的大豆也将迎来机收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