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571期 >2019-09-26编印

潼南“天堑”变通途
刊发日期:2019-09-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阳光潼南(图片为资料图片) 特约记者杨毅摄

阳光潼南(图片为资料图片) 特约记者杨毅摄


  

李代良
  如今的潼南,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交通,已经成为助推社会经济腾飞的加速器。刚从新疆建设兵团回家探亲的王先生不无感慨地说:“那年我从古溪到县城走了整整一天,耽搁了时间不说人还累了个半死。现在公路通到家门口,我在奋进广场跳了坝坝舞开车回家,《晚间新闻》还没开播呢!”
  是的,这些年来,潼南区委区政府牢记路路畅通这个使命,大力实施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交通快速发展,公路建设提档升级,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开辟了潼南交通的新纪元。物流运输畅通高效,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潼南已经形成了以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骨架公路网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高密度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想过去:小车陷在公路上,进城要走二三天
  “解放前,潼南仅有一条从绵阳至璧山穿境而过的土公路,全长只有56公里,而且还晴通雨阻,货物运输和市民出行恼火得很。”年过八旬的吴宏开老人,既是潼南交通局的老局长、潼南交通的建设者,也是潼南交通的见证人。谈起潼南交通过去的现状,老人这样评价道:“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看那个时候潼南的交通用这句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村是潼南最南端的‘边陲村’,离县城120多华里,那时没有公路,出门全靠两条腿。有回我去城里办事,来回走了两三天。”五桂镇方坡村党支部书记胡良明说,“由于交通不便,我们村里很多年过花甲的老年人,从未走出过这山沟沟,他们至今还不晓得潼南城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潼南火车站到底像个啥样子!”
  据潼南县志记载,解放前,潼南公路基本为零。1956年才建成第一条农村公路——潼柏路,1987年建成了首条国道公路,1990年全区56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基本形成了联结全区的公路骨架网络。但是这些公路的路况却不尽人意。
  “就是八十年代中期,潼南的公路都还‘烂’得不堪。”曾经担任过多年养路段段长的张廷茂这样回忆道,“一次,武胜县的县委书记到成都开会,途径宝龙场镇的时候,小车竟然陷进了公路中央的泥坑里。进退两难,那个县委书记急得满头大汗。我们喊了6个养路工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的车子从烂泥坑里推出来。”公路烂到这个样子,作为养路段长的张廷茂,当时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受恐怕只有他才晓得。
  即便是九十年代初期,潼南的区乡公路也未见好转。就连潼南到古溪这样的主干道也是坑洼不平,雨天陷车、堵车的事也是家常便饭。记得有次副县长杨宏玉到古溪检查工作,她乘坐的小车竟然在古溪食品站外边的公路中间陷了大半天,还是当时的镇长王茂花了30块钱,请人给她抬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看看当时潼南交通是个多么糟糕的境况。
  其实在潼南,最令人头痛的恐怕要数进城过河了。一条涪江河把潼南版图截成了两半。河的北边是桂林、古溪、玉溪、上和等七个镇街、40多万兄弟姐妹。南边是梓潼、双江、塘坝、五桂、小渡等镇街,50多万常住人口。1992年之前,涪江河上没有桥,涪江两岸的人、车过河全靠柴油趸船来回运载。遇上大雾天和涨水天,趸船停开,插翅难飞,人们只得望河兴叹。难怪今年82岁的周剑宗老人一走到涪江大桥北桥头心头就痛,因为那年老伴急性阑尾突然发作,他好不容易请人打起火把把人抬到渡口码头,实指望送到县医院开刀抢救,哪晓得当时正涨大水,趸船停了,无法过河,结果他心爱的老伴被活活疼死在了渡口边上。“要是那时有这桥,我的老伴就不会……”老人刻骨铭心,每每走到这个渡口就会落下伤心难过的泪水。
  走到涪江大桥北桥头心头就痛的还有一个大镇的财政干部刘二哥。大概是九十年代初的一天上午,刘二哥驾驶三轮摩托准备送妻子到县医院检查身体。哪晓得车过跳板上趸船的时候,摩托轮胎打滑,“轰”地一声掉进了涪江,汹涌的江水瞬间便将他们两口吞进了漩涡。趸船上的工人手疾眼快,赶紧拿起桡钩把刘二哥救了起来,但是他的妻子却永远消失在了涪江河里……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但是“一脉不通,半身不遂”。一些有意落户潼南的企业也都望路却步。
  潼南落后的交通严重制约了潼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今:四桥飞架涪江河,公路修到家门口
  但凡近年到过潼南的人都会惊奇地发现,过去涪江渡口那辆往来载客的趸船,早已成了潼南交通的传说,取而代之的是涪江大桥、金佛大桥、莲花大桥、东安大桥这四座霓虹闪烁、气势恢宏的姊妹桥。通往各个镇街的“烂路”全都变成了宽阔平坦、绿树掩映的柏油路。横贯潼南的成渝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有如两条壮阔迤逦的彩带,把潼南与周边地区乃至世界各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如今,全区公路总里程已达4433.5公里,公路密度已达每百平方公里280.1公里。境内国省道公路总里程365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4039.5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畅率“双百”目标。
  接下来,潼南还将新建三条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南泸高速、合安高速),三条高速铁路(渝遂快速铁路、兰渝铁路、S3铜梁至潼南市郊铁路),一个通用机场(潼南通用航空机场)。据了解,目前这些工程已经敲定,有的已经破土动工。潼南交通已经进入一个日新月异、跨越发展的崭新时代!
  “现在,潼南到重庆乘动车只要45分钟,我下班回潼南,上班去重庆,就跟住在郊区样,交通方便得很呐。”正在重庆长安公司上班的何先生今年在外滩国际城买了一套新住房,问及原因他这样说。
  路通财通。正是看中了潼南倾力打造的交通“硬环境”,吉兰丁科技、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10家企业来了,远望谷科技、万沙科技手机和智能终端等23家企业来了,中欣维动力30亿级动力电池、表面处理环保产业园等17家战略性新兴企业来了……这些企业接踵入驻凉风垭工业园区,无疑将会再造一个潼南工业。
  在今年3月举行的菜花节招商引资推介会上,便有来自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山东、四川、云南以及重庆等地、包括香港国晶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的电脑主板生产项目、东莞联昊通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人民币的仓储物流等49个项目签约落户潼南,总投资达到了105亿元,创下了潼南引资项目的新高。目前,又有一批外地客商被潼南交通“大变脸”后的优势所吸引而走进了潼南。
  潼南已经由一块罕人问津的招商引资处女地变成了投资兴业的大热土。
  天堑变通途。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潼南交通还会再上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