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从春
秋风渐起,大雁南归,季节的转换总是那么悄无声息,转眼又是一个三五月明之夜。天气晴朗,凉风袭人,如水的夜空,一轮皎洁的明月早已高高地挂在苍穹,澄澈明净,仿佛为了过节,有人用清水悄悄地洗濯过。鞭炮声此起彼伏,路边,一群孩子拿着一些易拉罐制作的火球,小鸟般兴奋地奔跑着,身后洒落串串银铃似的笑声。我跟在三岁的女儿后面,目睹此情此景,飘飞的思绪渐行渐远,回到了自己儿时的中秋节……
“大人忙种田,小孩盼过节”,那些贫困的年代,平日里缺吃少穿,每逢过节,小孩子才有机会得到些新衣服和食品,自然格外高兴。这一天,我们全家都起得很早,母亲从鸡笼里抓出一只肥肥的大公鸡,我知道晚上就有香喷喷的鸡腿吃了。父亲在集市上买来果脯、花生、冰糖等原料,请村里的师傅打月饼。我和妹妹坐在一个大水缸中,在门前的池塘里,边唱歌边翻采红红的菱角。而调皮的弟弟,早已爬上屋后那几棵高大的果树上,准备着诱人的水果,扁扁的柿子、黄澄澄的香梨、咧开嘴的石榴、紫红紫红的葡萄……
夜幕悄悄降临,一阵雾霭升起,给宁静的乡村披上一层朦胧的薄纱。远处渐有零星的鞭炮声响起,继而由远及近,噼噼啪啪地连成一片,我们家也开始放炮过节了。因为有些雾气,月光不算亮,但是大家的心情都很好。不大的小院里,一张八仙桌上摆满了丰盛的晚餐。尽管我们馋得直流口水,但是母亲不许我们吃,因为要先祭拜月亮娘娘。父亲搬来一张小桌子,挑了些食物和水果放在上面,然后毕恭毕敬地面对月亮,带领全家焚香祭拜,祈求家人安康,生活幸福。
夜色渐浓,一阵狼吞虎咽之后,我和弟妹们慌忙放下碗筷,一手拿着月饼,一手搭在肩上,扛着长长的火把,飞也似的出门去了。走过屋后,向西边拐弯,有一片面积很大的稻田,前些天刚刚收割完,正好可以尽情地玩火把。村里那些性急的小伙伴们早就到了,空旷的原野里,火光冲天,一支支火把犹如条条长长的火龙,在阵阵欢笑声中肆意舞动。我们赶紧加入这群队伍当中,火光映红了个个天真可爱的小脸,田里的稻茬和枯草,烧得哔哔啵啵地作响。
玩过火把,我们开始“摸秋”了。所谓“摸秋”,是指中秋之夜,只要是成熟的瓜果梨桃,不论是谁家的,都可以随意摸点儿。按照家乡风俗,这样不但不算偷,而且还得到鼓励,据说晚上如果没有“摸秋”,空手而归,是非常不吉利的。得了如此机会,孩子们自然不会放过,东家的瓜,西家的枣,谁家的个儿大,都在些什么位置,大家老早就打探好了,摸起来得心应手。夜色深深,疯玩了半个晚上的我们,总是满载而归。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沁人心脾的三秋桂子再度开放,月亮还是一如当年般圆润晶亮,而月光下玩耍的孩子,却在一茬茬的变化。望着眼前仍然在欢呼雀跃的女儿,我知道尽管自己童年已逝,往事不再,但是儿时的中秋节却依然历历在目,永远停留在记忆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