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小学。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全媒体记者 李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项伟大工程的完成,需要一代代人,以一个个十年、一个个百年,呕心沥血,前赴后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教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70年,潼南教育砥砺前行、扬帆破浪,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非凡成就,谱写了教育发展史上一篇又一篇浓墨重彩的绚丽华章。
70年间,潼南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了免费上学,还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免费营养餐。
70年间,潼南普通高中教育跨步发展,累计有上百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大学等知名学府。潼南中学成为知名高校优质生源基地。
70年间,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推动潼南由人口大区向人才强区转变。
70年间,从仅靠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到逐渐使用投影仪,再到现在的网络教学,教育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明显加大。
……
新中国成立以来,潼南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经过一批又一批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潼南教育从小到大、从有到优,由弱到强、由单一到丰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中职教育……一个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体系正在潼南逐步建立。
如今,潼南学子们穿着崭新的校服,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感受着素质教育带来的欢愉,向往着心仪的院校,校园成为他们畅游的海洋。教育,成为功在千秋的民生工程。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区始终把教育作为头等大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盯重点、攻克难点,全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今,行走在潼南校园里,上课时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下课后的欢笑声,是校园的一大景观。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幸福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操场上,孩子们奔跑着、嬉闹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如同朵朵盛开的鲜花,向人们诉说着潼南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展示着青春的韵律和希望……
近年来,我区严格按照均衡发展要求,逐项逐条梳理,实行清单化管理,做到项目化、政策化、事项化推进,不折不扣确保创建质量和效果。2018年,我区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办学基本标准、政府推进工作、校际均衡状况、公众满意度“四个维度”全部达标,“国检”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潼南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师资队伍量足质优,特色亮点突出。
下一步,我区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督查督导,努力整改问题,全面巩固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复查。计划从明年起,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启动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让优质均衡教育在潼南大地上“落地生根”。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区在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上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开放办学方面,争取到U14青少年足球世界杯总决赛举办权,组建U12校园青少年足球精英队,参加2019年青少年国际足球锦标赛决赛。与德国林德尔恩市结成教育友好城市,开展互访交流。基本生存能力培训方面,启动了潼南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培育行动计划,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体育方面,今年我区小学男、女排球队参加全市小学生排球比赛,一举包揽女子前四名、男子冠亚军。科技教育方面,实验中学张奥柏、周旭同学受邀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大赛冠军挑战赛,荣获中学组个人技能赛亚军和最佳程序设计奖。艺术教育方面,文星小学歌舞《麻辣烫》《中国味道》亮相中央电视台童声唱节目,并受邀成为演出班底之一。家校共育方面,涪江小学用心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家长志愿者进校园”,入选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去年4月,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优先发展潼南教育事业的意见》。建立起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赋予教育更多的统筹权、自主权、话语权,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潼南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源头活水”。教育经费由区教委统筹管理。教师编制由区教委根据工作需要,在教职工编制总量内自主动态调整各学校。区内外师资调配由区教委负责实施。教师招聘由区教委牵头组织。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短板”“迫切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对标对表中央、市委要求,强化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施策,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设定中小学校长职级序列,推动校长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实施区管校聘改革,通过积极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打破用人“终身制”,将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让老师们有“压力”,更有“动力”;推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让绩效考核成为“风向标”“度量衡”,使教师的薪酬水平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相匹配;加快育人手段改革创新,构建开放教育生态,将智慧教育与智慧城市统一设计,建设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智慧学校,实现学校与城市的共生互动。
教师队伍活力迸发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以师德教育为前提,以培养骨干为重点,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研教学能力为目的,着力点放在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上,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断脱颖而出,结构得到优化,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我区严格落实教育部新时代师德师风“十项准则”,用好用活师德师风“正负面清单”60条,扎实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树立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形成强大正能量。健全违反师德行为惩处机制,在人才引进、职务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实施师德“一票否决”。特别是对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清除出教师队伍。
同时,我区大力实施“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确保到2021年,教育系统引进500名以上研究生,着力提高公费师范生、全科教师等在新补充教师中的占比,并向乡村学校倾斜。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使用青年优秀人才,不但进得来,还能留得住、教得好,每年从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等优秀青年教师中公开选拔一批校级干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使其成为引领潼南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排头兵”。
在教师地位待遇方面,我区健全教师工资收入保障长效机制,落实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政策,确保我区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本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制度化开展“十佳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在当前的潼南,一座座美丽校园在1583平方公里的潼南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批批潼南学子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一项项国家、市级荣誉满载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成果,印证着潼南教育奋进发展的历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潼南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打好教育质量的“翻身之仗”,拿出教育改革的“得意之作”,书写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动潼南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