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561期 >2019-09-10编印

从建筑公司老总转行当农民,别口镇老君村村民文静回乡创业种花椒,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种下花椒树 铺起致富路
刊发日期:2019-09-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文静(右)和村民一起察看花椒长势。

文静(右)和村民一起察看花椒长势。


  

全媒体记者李松朱杨
  日前,记者在别口镇老君村花椒种植基地看见,成千上万株花椒树映入眼帘,曾经荒废的土地变成如今的产业带,铺起了村民的脱贫致富路。

回乡创业求发展 政府招商迎契机

  老君村位于别口镇西南部,是我区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村里有建卡贫困户94户,共346人,占全村总人数的14.2%。由于贫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文静就与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主要从事建筑装饰行业。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敢打敢拼的闯劲,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装修公司,并且有着不错的经济效益。
  尽管事业上小有成就,但文静始终放不下处于贫困状态的家乡。于是,他怀揣着“为家乡做点事”的想法,在2015年回到老君村,开始探寻适合老君村实际情况的产业发展项目。恰逢此时,别口镇开展与产业扶贫相关的招商引资项目,文静从中了解到花椒种植。之后,他又从朋友那里得知花椒产业的市场前景可观,非常值得投资。就这样,文静转行当起了农民,和几个朋友合伙成立了重庆老君利源农业开发公司,开启了他的花椒种植之路。
  “从建筑行业转型种植花椒,我刚开始心里也没底,但别口镇政府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给予我们很大信心。”文静告诉记者,他最初对花椒种植一窍不通,但在政府的帮助下,自己的花椒产业逐渐走上了正轨。为了种好花椒,他到全国各地学习种植技术,了解市场信息,熟悉销售渠道。


流转土地种花椒 带动村民共致富

  “趁天气晴,赶紧打农药,不然落雨就恼火了。”来到花椒基地,文静正领着工人给花椒树剪枝、喷药、施肥。4年耕耘,看着现在3000亩的花椒种植基地,文静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万事开头难, (紧转3版)(紧接1版)文静最初回到老君村种植花椒时,很多村民都不相信他。在政府的帮助下,文静艰难地流转到了2400亩土地。与此同时,他按照每天50元的工资标准,雇请村民翻地除草、种植幼苗、打药施肥。在这期间,文静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并按时给村民发放土地流转费用和工资,从没有出现任何拖欠情况。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文静逐渐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在第一批花椒种完后,文静又陆续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其中大部分是村民主动找上门的。目前,文静的花椒基地种植面积达3000亩,预计2020年,将全部挂果。
  文静的花椒种植基地平时有70多个的固定劳动力。到了花椒收获季节,他要雇请接近300名工人采摘花椒,这些工人大多是来自老君村本地和附近村子的村民。文静专门从江津聘请技术人员,对工人进行培训指导,让他们熟练掌握花椒种植、剪枝、喷药、施肥等技术。久而久之,这些村民也成了花椒种植能手。
  村里的贫困户石霞长期在花椒种植基地从事劳动。“我们把土地流转给文总,在花椒基地务工,收入很不错,日子越来越好了。”石霞说,以前家里只种庄稼,没有经济来源,加上子女读书,生活十分困难;现在好了很多,一年下来差不多可以收入1万元,逢年过节还会收到各种福利,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村民们也纷纷表示,在基地干活,不仅能够挣钱,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很多人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花椒产业扛大梁 脱贫攻坚有实效

  2018年,文静的花椒种植基地迎来初次挂果,共收获了4万多斤鲜花椒,毛收入约20万元。在收获首批花椒后,文静第一时间想到老君村的父老乡亲,给每家每户都送上了一些。村民们拿到自己种出来的青花椒,“吃在嘴里,麻在心上”。
  今年,种植基地的花椒产量显著提高,共收获30多万斤,毛收入也达到了120万元左右。主要销往重庆、成都、东北等地。在花椒协会的帮助下,一部分花椒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虽然与投入相比,这两年的收入还微不足道,但文静并没有感到沮丧,反而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花椒产业见效慢,但前景好,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需要用时间和耐心去经营”。
  “只有把产业做大,才能带动更多人致富。”文静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申请商标,打造自己的青花椒品牌,走绿色食品的道路。除此之外,还将以重庆老君利源农业开发公司为依托,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打造花椒加工基地,修建冷藏冻库,完善花椒基地的基础设施,推动老君村花椒种植基地的农业现代化,带动老君村全体村民共同致富,为别口镇的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