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535期 >2019-08-07编印

我区以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为契机,加快丘陵地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巴掌田”变“宜耕地”
刊发日期:2019-08-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农机耕种。

农机耕种。


  


全媒体记者吴波
  我区地貌属于典型的浅丘陵地形,丘陵占据总面积79.4%,地形造就的众多馒头山、鸡窝地、巴掌田与现代农业机械化耕作难相适宜,致使土地资源利用低效。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为契机,在破除丘陵地区机械化耕作难题上聚焦发力,不断探索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几年前,群力镇牵牛村计划发展种植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多次引进农业企业前去洽谈,最终都没能签约。总结原因,是因为牵牛村山地较多,田土散乱,巴掌田、鸡窝地无法实现农业机械作业。2016年,在区农业农村委的牵头下,采取政府补助和业主自筹的方式,对牵牛村
  2000多亩山地进行了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打草机、旋耕机、深松机开进了田间地头,看着一一棵棵花椒树种下了地,村民们感叹,一辈子种的巴掌田、鸡窝地这次总算打了“翻身仗”。
  其实,像牵牛村一样,因地不宜机耕而吓走了投资商,因田土散乱而无法实现机耕制约发展的村社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区聚焦部分作物不宜机耕、丘陵地块零碎分散、农机农技融合不畅、服务组织亟待催生等问题,致力创造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地块条件,率先在全市推行“丘陵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示范工程,攻克药材、果园宜机化整地难题,综合整治5万余亩,保证丘陵山地用得上高性能中大型农机。
  据统计,为满足丘陵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所需,我区不断优化引进适宜作物耕种防收的中大型动力机械设施设备,先后引入90—180马力耕整机,六行乘座式插秧机,青储收割机,久保田688、888、988收割机,无人植保机,深松机等先进设备。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62.31万千瓦,位居全市前列。
  为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我区还研究出台了满足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技术及标准,创新开展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绿肥生产利用技术、沼渣沼液肥水一体化生产技术、轻简直播技术、秸杆还田技术、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畜禽粪污消纳利用技术等八大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技术,并通过承办全市春耕现场会、技术专题会复制推广,极大的带动了全区农业生产主体实行耕地宜机化改造的积极性。
  但想要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党委政府的精准施策和精准引领是关键。但更需要培育一批懂技术、有热情的“职业农民”。
  几年前,农机手们带着农业机械“南征北战打游击”的场景蔚为壮观,大同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唐勇就曾经是其中的一员,如今的唐勇却建起了农机销售维修点当起了老总,靠着专业的农机维修、操作技术和良好的口碑,成为我区小有名气的农机专家,不少农户争着请他去当技术指导,甚至做产业规划,成为了一名顶呱呱的农业经纪人。
  而让唐勇从“游击队”到“农机专家”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区大力实施的丘陵地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优秀人才培育项目。近年来,我区大力培育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专职人员和有眼光、懂技术、懂设备、懂管理、善协调的管理队伍,引导35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抱团发展”,联合成立“重庆渝飞”农机服务专业联合社,形成集宜机化整地、耕种防收、集中烘干、精深加工、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涌现出全国农民运动会“飞防机手大赛第一名”“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等多功能人才和“国家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社”团队。
  “启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以来,新机制充分发挥出了高效益,全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能力显著提升。”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区已在全市率先实现油菜“飞防飞播”、玉米(牧草)“青黄储”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多个突破,孵化出服务组织35家,推动全区农机化水平由改革前的33%上升到58.5%,较全市均值48.5%高出10%,获得了“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国家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切实发挥了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