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纪友。
林岗村高原种植航天基地。
本报西藏特派报道组余艳清唐开玖曾思源李格格唐汉林
余纪友,男,汉族,重庆潼南人,1990年来到西藏,从工地上的施工员做起,现为西藏潼南商会常务副会长、潼南区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总经理。
“我是1990年离开潼南,来到西藏打拼,从工地上的施工员做起,逐渐成长,壮大,时间一晃而过,明年就是我来西藏的第30个年头了。”余纪友说,通过多年的拼搏,自己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同时,也参与了一些产业项目的投资,其中就包括尼木县的航天育种种植基地。
谈起投资建设航天育种种植基地的初衷,余纪友说,一方面是在西藏工作生活这么多年,与藏族同胞有了深厚的感情,想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是因为西藏气候条件恶劣,农作物种植生长十分困难,果蔬产品大多数依赖外地进货,因此在高原能够种植果蔬,既能够增加当地百姓的收入,又能丰富藏族同胞餐桌。
据悉,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让普通种子成为太空种子。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生产中发挥作用,为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航天育种以农作物种子为主,通过微重力、辐射、真空、太阳能等处理,使所生产的品种在外观、品质、花色等方面发生变异,通过选育有利的变异,培育出优良品种,是育种科学的一场新革命,是目前世界农业领域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太空之旅”后,这些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适合在高原环境下进行种植,同时也能有力带动当地经济。
今年4月份,经过航天育种的西红柿、南瓜、西瓜、甜果等果蔬苗,空运至西藏拉萨市尼木县高原种植业航天育种及产业化推广建设项目园区。经过三天种植,目前全部扎根完毕,这些果蔬苗将在近9亩地的9个温室大棚里,安心生长,造福高原。
余纪友介绍,航天育种及产业化推广项目先期启动约150亩核心区建设,主要建设有智能连栋温室3808平方米,日光温室12180平方米,附属用房800平方米及排灌系统、农机具和场区建设等,并使用荷兰“priva”智能控制系统,在温室中建立了完整的自动化控制链,能够实现对温室内环境的准确控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节约大量能源,是尼木县目前最先进和高效的智能温室。目前,基地内主要种植作物为番茄(猕猴桃番茄)和彩椒(航椒苏妃)。
尼木县委常务副书记赵金祥表示,此项目有望使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1211人参与就业增收和技能培训,辐射带动全县125户贫困户开展设施农业生产,并取得可观收益。
采访结束时,余纪友告诉记者,今后,将投资建设更多类似的项目,以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持续增收;同时,也将积极响应潼南区委、区政府“凤凰回巢”的号召,依托西藏潼南商会这一平台,利用资源优势,动员商会会员和身边朋友走进潼南、了解潼南、投资潼南,以商引商、以商引资、以商引智,将产业、项目、人才、技术带回家乡潼南,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