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潼南。
旭田植物工厂LED植物光照技术。
柠檬脱毒中心航拍。
柠檬指数数据分析。
潼南高新区全景图。
在2018年智博会上,“数字潼南——中国柠檬指数”正式发布。作为中国首个柠檬指数,其发布为潼南柠檬产业的智能化变革插上了翅膀,让“潼南看世界、世界看潼南”。在2019年智博会上,潼南将发布中国首个柠檬指数的2.0版本,标志着潼南柠檬产业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迈上了新台阶。
不仅是柠檬,一年多时间以来,潼南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抓好用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三个赋能”,一大批大数据智能化产业落户、一大批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一大批行业领域呈现发展新气象,为潼南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能化引领 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潼南是传统农业大区,种植面积和作物产量占绝对优势,这些农业产业联系着千家万户,是潼南推动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但客观地看,潼南农业还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特等问题。
如何加快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打造践行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和引领区?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因此,潼南大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为农业赋能,把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过程,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
说起种植蔬菜,潼南几十万名菜农都可说出一些道道,但在潼南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旭田植物工厂,原有那些技巧或许都不那么可靠了。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生产体系。在全封闭的栽培室可以看到,与自然环境不同,这里生长的蔬菜不会受到疾风骤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更不需要担心虫害问题,而且立体无土栽培技术相对于大棚方式种植更加保证了蔬菜的“绿色”特征。
为了给封闭空间中的蔬菜提供养分和光照等重要生长条件,植物工厂使用了智能化的LED植物光照技术以及智能灌溉系统。在栽培室的立体式栽培架上,一排排整齐的LED灯可以模拟出太阳的红光与蓝光,让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并根据植物生长周期的不同自动调节光源、光亮。
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将水和营养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通过栽培架上的管道进行循环供给,使植物在每个生长阶段都能吸收到充足的营养,这也让植物的生长周期缩短了近三分之一,而且一年四季都可栽植。
不仅仅是蔬菜种植,如今,随着不断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已经深度融入到农业的产、加、销等各个环节。潼南投入6000多万元、拥有智能化温室大棚的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即将建成;大规模的无人机植保已经覆盖水稻、油菜、柠檬等众多产业;中国柠檬指数发布,通过大数据算法对消费流通、生产加工等维度分析,推动产业发展……
在这些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推动下,潼南农业实现了快速且高质量的发展。2018年,潼南区农业总产值达到83.63亿元,粮经比达到38:62,农业增加值达到59.06亿元,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智能化融合 加速推动潼南工业再升级
过去,潼南是我市工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工业经济的弯道超车是潼南一直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们认为,后发有后发的优势,那就是负担相对较轻,更能快速地实现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的快速发展。”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智能制造。为此,潼南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加速潼南工业升级。
“2018年以来,我们陆续引入22家智能制造企业,为潼南工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潼南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引入的智能制造企业都是一些成长性很强的企业。
包括深圳酷农的无人系统(无人机)智能装备产业园、杭州数梦工厂的城市数据大脑、多维时空的3D打印、朗奕医疗的智能医药器械产业园、播思微系统的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研发生产基地、重庆力赢智能科技研究院、均谷智能的5G智慧水务综合管理系统、智能工厂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服务及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等,涉及大数据智能化、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智能终端等几大类,项目总投资达78.8亿元。
就拿朗奕医疗的多功能智慧药房来说,从挂号、看病、开处方到配药、取药等都是全程智能化,系统可利用大数据对比CT图像、症状等,给予医生建议方案,在医生最终确定治疗方案后,又能提供药品的配套方案供选择,并在确认后自动化分拣、传送,可以极大地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方便患者就医、取药。
除了这些新引入的企业外,潼南还持续开展“三创新两提升”专项行动,广泛开展“机器换人”,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生产线,加快大数据智能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动传统行业向高成长和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已对30家企业进行了智能化改造。
奥尔玛智能装备是一家专业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手机、电脑金属零部件,汽车、摩托车金属配件,精密铸造,精密模具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高速CNC就是其核心设备。
“在引入智能装备,实施‘机器换人’后,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产品的精密度最高达到1%毫米。”该公司总经理沈鸿斌介绍,“这个车间有24台高速CNC设备,而控制这24台设备的员工只有2人,平均48分钟就能加工一台GIMI投影仪铝制外壳,2个人一天可生产400套产品。”
除了生产效率提升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奥尔玛的智能数字工厂将生产设备联网,通过数据自动上传反馈设备运行情况,将人和设备紧密联系在一起,工厂管理者可以在手机或者PC终端观测到每台设备实时数据。
沈鸿斌举例说,在设备控制系统上设制了轴承的温度标准,如果温度超过80℃时,系统就会报警,并提醒技术人员立即反应处理,实现了信息收集、分析、反馈的同步进行,既省时又省力。
智能化应用让“智慧树”在城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潼南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就要一手抓制造业、一手抓服务业。
为此,潼南大力推进服务业的智能化应用,积极探索一个数据大脑、一笔数据资产、一批“智慧+”项目、一个城市生活服务App、一家运营公司(团队)、一个数字生态圈“六个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加快建设潼南城市数据大脑,充分挖掘大数据智能化政用、商用、民用价值。
“目前,潼南的城市数据大脑正在进行最后测试,将于9月正式投入使用。”潼南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潼南城市数据大脑的建成投用,未来潼南将统筹推进“智慧+”项目建设,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普惠共享,推广智慧政务、智慧警务、行政审批智能办理,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实际上,一些智能化的应用已经在城市管理、政务服务、交通、水利、旅游、公安、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开始发挥作用。
8月10日,在潼南火车站站前大道上,罗某急着送人将车停在了人行道上,然而没过2分钟罗某就接到了通知让其立即挪移车辆的短信。原来,这是潼南城管机器人通过安装在站前大道上的摄像头自动分析、抓拍了其违规停车照片后,自动派件至就近执法人员处理的结果。如果罗某不理会,那么已经到场的执法人员将会对其进行处罚,并上传现场处罚照片。
潼南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现“大城智管”过程中,他们完成城市管理数字中心升级改造,接入1500余个重要节点和区域的视频探头,依托这些视频监控,后台的智能城管机器人可以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汽车乱停乱放、道路垃圾等问题进行全天候巡查、实时抓拍,在分析后上传中心,由中心自动分派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置,整个流程全自动化智能化,有效提高问题发现率和处置效率。
在智慧政务方面,潼南区通过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构建、完善服务群众的“云”平台,即网上办事中心平台。自然人、法人等办事群体通过平台可以在线查询23个办事部门288个办事大项,118个子项的相关办事指南,同时还可以在网站上查看相关事项的办事进度。
潼南还在进行“政务钉钉”(即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届时,“政企服务”等多层面政务业务将实现各级政府部门高效沟通和扁平化管理,使各类政策、指令及时传达到末端,增强了政府执行力和服务能力,真正让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相信随着‘智慧树’在潼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城市和乡村都会变得越来越智能,群众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美好。”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静刘廷图片由潼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原载2019年8月27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