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543期 >2019-08-19编印

我区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建立起区、镇、村三级联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群众家门口乐享优质医疗
刊发日期:2019-08-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医护人员为居民测量血压。

医护人员为居民测量血压。


  

全媒体记者 印茜
  “为促进优势资源共享,我区在医疗服务上畅通渠道,推进分级诊疗,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畅通上转下转绿色通道,引导居民在基层首诊、逐级转诊,促进‘医通’”。近日,区中医院副院长黄卫华介绍说,区中医院根据各个镇街自身情况,“对症下药”,通过实施远程医疗覆盖、专家下沉乡村,以及早期干预、健康科普等措施,在医疗精准扶贫路上奋力前行。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建立起区、镇、村三级联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定期入户为建卡贫困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免费健康指导、常规检查、上门送药等服务,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福利惠及千家万户
  “阿姨,您大可放心,您这个血压不高,在正常范围内,平时饮食要清淡一点,注意适当运动,好好保持就行了,另外就是要记到我刚刚跟你说的糖尿病要注意的那些事项……”区中医院医疗专家张明贵细致入微地向前来问诊的居民分析病症原因,给予就诊建议。
  夏天的早晨总是要亮得早一些,昨日,正逢小渡赶场的日子,场镇的街头巷尾人潮涌动,吆喝叫卖声与集市的熙攘相得益彰。顺着热闹的场镇,记者看到,小渡镇“卫生下乡计生赶场”宣传服务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来自区中医院的专家医师和小渡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携带仪器设备,为前来诊治的居民提供测量血压、测试血糖、健康宣教、健康咨询等服务,并根据测量结果和病情给予就诊建议,对有关病症进行讲解,现场前来咨询求诊的居民络绎不绝。
  从医23年的张明贵正是此次医疗资源下沉的帮扶专家,是区中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曾先后在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进修学习,更是率先在我区开展了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他作为帮扶专家,到小渡镇为居民听诊断病,为场镇居民带来了方便,送来了健康,也让大家纷纷对这位“下沉”的专家医师竖起了大拇指。
  “我真没想到今天可以让张医生给我看病,平时专门去区中医院排队都难挂到的号,现在却能在镇上来给我们诊治,来赶场顺便把病也看了,确实方便,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疾病预防的知识,我回去了也给我家里的人好好普及一下。”刚诊治完的居民王女士高兴地说。
  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来自上级医院的专家医生来到镇街的卫生所进行指导,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帮扶,极大地惠及了镇村的百姓,也使镇街医疗水平得以提升。
  “区中医院为我们小渡分院进行了大力的帮扶,首先就是对我们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和护理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同时也为我们开展等级医院评审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分级诊疗、医共体内转诊、病人上转下达,并指导我们进一步规范管理与如何提升业务,使得我们能更好地能够为老百姓服务。”小渡中心卫生院院长蒋智勇说。

医生家庭签约服务对口帮扶精准扶贫
  在乡村,也有一群人,他们所在的村庄山高路远,腿脚不便、看病困难,可自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他们的看病问题得到了切实的解决。医生家庭签约服务为村庄贫困户完善了健康档案,发放了医疗帮扶卡,做到分类救治、精准到人,从而增强了小渡镇村健康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家住小渡镇黄堡村6社的李德益是A级建卡贫困户,今年已经78岁了,两个孩子在外打工,他常年和老伴居住在一起。因为腰间盘突出导致行走不便,家庭医生也就成了上门的“常客”。据李大爷说,因为以前在外面挖煤,体力活干得比较多,所以留下了这个腰椎的老毛病,每次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打电话给家庭签约医生,他们就上门看诊。
  据悉,家庭签约医生团队主要由临床医生、执业护士和各乡村医生组成,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血糖监测、慢性病人用药指导和个案化教育等,真正让家庭拥有医生,让医生走入家庭。而此时,家庭签约医生孙辉正在李大爷的家里看诊。
  “李大爷,这个地方按着会不会觉得痛,平时还是要适当地站起来活动一下……”孙医生关切地嘱咐道。
  “你看嘛,平时我说搀扶你起来走动一下你还不愿意,现在医生的话你总要听嘛!”彭淑辉轻轻责备完老伴后向记者介绍说,他2005年脑血管硬化,2006年就查出了腰间盘突出,但当时总觉得扛过去就好了,直到2017年痛得走不动路了才去做了手术。
  我们不禁唏嘘,为何那么早检查出来不及早治疗,而要等到十多年后情况严重了才重视起自己的病情呢?
  “这也是当时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程度不够的原因吧,健康意识还不够,一年前李大爷另外一侧腰椎受损导致他卧床了三个月一直没去看病,直到我们家庭签约服务找上门,这才发现了李大爷的问题,开始给他做一系列的治疗。”孙辉继续说,如今实行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是啊是啊!”彭淑辉立刻接上,“我老伴做手术的时候花了5万多块手术费,当时我都懵了,我去哪儿找这么多钱嘛,后来医生说我们可以享受那个‘兜底政策’,可以报销90%多的费用,所以我们实际给的手术费都不到10%。”
  大病有保障,小病不出村。这只是我区实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群众看病难的一个缩影。
  据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区已组建165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签约常住人口21万余人,常住人口签约率保持在30%以上,在家且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24684人,其中高血压患者3189人,糖尿病患者906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40人,肺结核患者23人,实现了在家且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