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街道双坝蔬菜基地。
朱席武认真工作。
朱席武(右二)和农户一起探讨种植技术。
全媒体记者 李扬
人物简介:
朱席武,男,汉族,196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桂林街道双坝社区党委书记。从1996年至今,朱席武历任村民小组组长、村主任、村支书、社区党委书记等职。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菜地创大业,带领百姓种蔬菜,实现了“家家有棚种菜,户户增收致富”的目标,使双坝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重点示范基地,被称为“蔬菜大王”。2009年,朱席武被市政府授予“重庆市第三届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015年,被市政府授予“2012—2014年度富民兴渝贡献奖”。
围绕增收做大“菜篮子”
2017年,双坝村撤村设立社区,现有14个社,2666户8192人,有耕地6836亩,人均耕地0.83亩。而双坝社区地处涪江沿岸,土壤肥沃,种植蔬菜的条件得天独厚。
一直以来,在朱席武和社区“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双坝社区通过多年的发展,全社区55%的耕地都种上了大棚蔬菜,全社区大棚达3000多个。
2003年2月,双坝村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朱席武对发展村级经济有自己的清醒认识和独特看法,他带领菜农从“立足蔬菜产业,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建立蔬菜栽培高科技示范园,努力增加蔬菜产业的科技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共享市场信息,让菜农及时掌握信息,用市场来指导生产”“引进蔬菜加工企业,努力提高蔬菜产业附加值”等方面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
2007年,朱席武抓住市委、市政府把潼南作为“西部菜都”重点打造这一机遇,坚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带领村民走出了“创业就业、增收增效、富民强村”的路子。
2008年、2009年,重庆潼南“中国西部绿色菜都”蔬菜采购会在双坝村成功召开,从此“潼南绿”无公害蔬菜声名远播,迎来了北京、天津、大连、沈阳、贵州、广西、上海等20多个省市的客商,双坝村蔬菜的日销量达到400吨以上,双坝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潼南第一村”,中国西部绿色菜都的“领头羊”。目前,双坝社区60%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300多户达100万元。
服务群众建设美丽乡村
党员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朱席武作为班子带头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俯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群众中架起“连心桥”、当好“火车头”、做好“贴心人”、掌好“公平秤”、念好“廉政经”,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要致富,先修路。双坝社区虽然离潼南城区只有5公里,但20年前根本不能通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朱席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实际问题入手,多方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号召群众投工投劳,先后硬化潼南人工运河边的公路5公里、村级公里20余公里,硬化耕作道100余公里、铺设乡村便道30公里。
2017年,全线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项目总投资约2765万元的双坝社区滨江路修建完工,吸引了成渝两地市民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在双坝,春看一片花(菜花),夏看一片绿(蔬菜),秋看一片金(经济作物),冬看一片银(大棚架),除参观蔬菜种植、现场采摘鲜果外,这里还有我国西南第一人工运河,有“潼南万亩桃花基地”。“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不比许多城里头的人差,住的是‘乡村别墅’,开的是小轿车,一般种植户一年赚个10多万不成问题。最近几年,政府花了大力气整治我们社区的环境,栽了很多树,还在房前屋后种上了月季、桃花、玉兰、杜鹃、茉莉、栀子、桂花、迎春花……家家户户门前都是干干净净的。”社区居民自豪地给家乡发展竖起了大拇指。
顺应新形势搭建新平台
只有顺应新形势,搭建发展新平台,才能使居民不断实现增收。朱席武在工作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动脑筋创新干、迈开步子加快赶,搭建政策、信息、销售、产业化发展等一系列平台,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壮大,为蔬菜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在搭建信息平台方面,朱席武在农业、商务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双坝社区建起了蔬菜销售电子信息发布点,并充分利用QQ、微信等渠道,向广大菜农及时发布市场信息,使菜农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对点”生产。
朱席武还依托“两社两化”,积极发展蔬菜经营公司8户,培植营销大户15户,努力拓展销售渠道,延伸销售触角培育蔬菜经纪人65名,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创新营销方式,在坚持直供直销等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不断开拓新兴市场。
通过多年的发展,朱席武探索出了适宜双坝社区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即坚持“政府指导、企业主体、中介参与、农民受益”原则,积极引进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入驻,引导企业和农户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逐步实现了蔬菜生产、农资配送、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和销售的“五统一”“一条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