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540期 >2019-08-14编印

鱼塘里建流水槽,安装吸污泵,变“开放式散养”为“集约化圈养”。潼南——
池塘流水养鱼 生态循环又环保
刊发日期:2019-08-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旭源农业公司内循环养鱼基地。

重庆旭源农业公司内循环养鱼基地。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晓航)我区在生态养殖上又玩出了“新花样”,一家水产养殖场在鱼塘里修起了“跑道”,让鱼儿都能自由“奔跑”。这种新型生态养鱼模式,叫“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
  昨日,记者在潼南现代农业园区水产基地看到,6个塑钢水槽安放在鱼塘中上部,塘水抽到槽内后,就快速流动起来,成群的鱼儿逆水觅食,极为壮观。据重庆旭源农业公司负责人陈洪华介绍,每个流水槽面积110平方米,可以放养四大家鱼苗12000尾,成活率在95%以上。
  流水槽为何能养殖密度如此之高的鱼儿来?原来基地采用国内逐渐兴起的池塘内循环养殖新技术,在40多亩水域面积里,设立了内塘和外塘,内塘也称流水槽,深2.5米,每个槽内安装增氧推水装置,推动水流不停流动,为高密度环境下的鱼儿提供充足氧气,保持高存活率。流水槽还配套了智能系统,全天候监测水质、水温、PH值等重要数据,为鱼儿创造最佳生长条件。“流水槽养鱼生长周期短,养殖四大家鱼从鱼苗到商品鱼只需要5个月,一个流水槽可以养出3万斤鱼。”潼南区水产中心水产工程师罗金强告诉记者。相比传统鱼塘养鱼,总产量提高近10倍,不仅如此,“集中圈养”的鱼由于在水槽中不断运动,线条美、身体棒,品质好,价钱更高。
  而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残余饲料、鱼粪将集中到集污池,通过吸污设备,按时回收到岸边处理池,经沉淀、过滤、人工湿地后,水体循环利用,固体物作有机肥,变废为宝;流入外塘的水产生的浮游生物就成了花鲢、白鲢的食物。与此同时,在长达700多米环形水域里,栽种的20多种水生植物也将发力净化,从而有效改善水质再循环进入内塘。
  据了解,传统的池塘养殖方式有诸多弊端——水质难以调控、饲料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病害频发限制了淡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池塘内循环养殖低碳环保,省时省力,成本低效益高,已得到业内高度认可,它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通过低碳高效的“内循环养鱼”,有利于降低水产养殖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使鱼塘自身水体高效净化,达到节能减排,安全养殖,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的,这一模式将为潼南打造“生态循环”渔业奠定基础,促进潼南渔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区水产中心主任杜朝晖如是说。
  我区是全市渔业养殖大区,池塘面积达5.89万亩,30亩以上规模的养殖户达400多户。目前,全区已有2个鱼塘采取内循环养鱼模式。杜朝晖表示,潼南将全面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对30亩以上的传统养殖场进行提档升级,修建尾水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