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总第529期 >2019-07-30编印

近年来,我区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大户带散户”等模式,发展经济林7.8万亩——
1000余座荒山变“金山”
刊发日期:2019-07-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龙形镇丁坝村村民采收花椒。

龙形镇丁坝村村民采收花椒。


  

全媒体记者陈晓航
  近年来,我区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因地制宜种植花椒,目前已为1000余座荒山坡披上绿装,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眼下,花椒已进入收获期,在龙形镇丁坝村的一个个山坡上,密密麻麻的花椒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花椒独特的清香,每天有上百余名村民们忙活在基地里,加紧采收。“这些荒山自从种上花椒后,不仅鸟儿,野鸡多起来了,如今还变成了金山银山。”正在采收花椒的唐春梅对记者说,“在基地打工一个月挣得到近2000元,还把老人、小孩照顾到了,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收入还是可以的。”
  “常年在基地做事的贫困户有20多户,平时除草、施肥、修枝,现在就是采摘花椒,一年公司支出的劳务费在110万元左右。”重庆椒隆农业公司产业部负责人米小辉介绍说。
  在丁坝村,重庆椒隆农业公司流转了近2000亩坡地种植九叶青椒,今年进入试挂果期。“这些山地很适合种植花椒,栽种两年就有了收成,今年挂果还不少,每亩在600斤以上,到了明后年盛产期,产量还要翻上一番。”米小辉说,采摘后销售也不愁,鲜花椒有经销商主动上门收购,企业还可以在自己的加工车间,将其制作成干花椒增值。
  潼南的乡村,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又大多都是老人、妇女、小孩,缺劳少力,造成不少坡地变得荒芜。如何将这些荒山变成宝地?区林业局从2014年开始,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大户带散户”等模式,在荒山荒坡上规模发展这一产业。截至目前,全区已有7.8万亩荒山变成林地,还带动5000多农户在基地务工。
  为做大这块产业蛋糕,相关部门在基地配套建设了生产便道、灌溉管网等基础设施,龙头企业新建加工、冷冻车间等项目,还可以获得政府补贴。在潼南高新区,花椒深加工厂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建成。“主要生产保鲜花椒、干花椒、花椒油等系列产品,投产后年加工能力将达到10万吨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潼南及周边地区的花椒深加工。”区花椒协会副会长徐磊说。
  今年,潼南已有70%以上的花椒树进入挂果期,预计可产鲜花椒3万吨左右,实现产值3亿多元。“过去的单一生态造林转变为注重生态与经济林双兼顾,改变了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观念,使他们从‘要我造林’转变为‘我要造林’,在参与造林的过程中,达到了增收和增绿的双赢。”区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的实施,到2020年,我区将发展特色经济林20万亩,对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村民增收上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