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绍宝正在驯养基地里训练马里努阿犬。
全媒体记者夏培植朱杨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其中因病因残致贫是脱贫攻坚中最大的“拦路虎”。近日,记者在花岩镇了解到,该镇水桥村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范绍宝,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用自己的坚韧与努力,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身残志坚 发展驯养终脱贫
“转!坐!趴下!......”范绍宝正在自己的驯养基地里训练马里努阿犬。“我的马里努阿犬血统比较纯,活泼又听话,现在已经面向全国各地销售幼崽,也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犬种配种服务。”说到马犬,范绍宝滔滔不绝。
今年45岁的范绍宝,在30多年前因故失去右手小臂,这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家里变得雪上加霜。因为身体原因,成年后的范绍宝屡屡碰壁——无法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从小不服输的性格,让当时倔强的范绍宝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要突破困境就必须要改变现状”范绍宝说。
早年四处务工的范绍宝偶然发现,一只品相好的训练犬能卖到5000多元。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他想训犬的想法说服了家人,并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走访学习驯养方法。2017年,范绍宝回到潼南开始创业,建立自己的种犬驯养基地。一开始,由于经验的欠缺与方法的错误,养殖基地无法实现盈利。但范绍宝没有灰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零开始,辗转湖北、山东等省份,学习马犬驯养基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驯养“菜鸟”到“专家”的转变。
“驯养马犬,不仅能给我带来欢乐,还能给我带来很好的效益,我非常满足。”范绍宝表示,在镇村干部的宣传下,通过小额信贷、实用技术培训,驯养基地逐渐走上了正轨,驯养的马犬均价能卖到2到3千元,自己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
拓展产业 带领乡亲奔富路
尝到甜头的范绍宝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开始拓展自己的产业,利用自己在母亲那里学到的传统皮蛋、咸蛋加工技艺,制作纯天然无污染蛋制品。同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他们村里贫困户家土鸭蛋,吸纳当地因残致贫的贫困户从事皮蛋、咸蛋等土特产的制作工作,每天可加工蛋制品近500个,除去物料成本和工人的工资,一个月的纯利润可达5000多元。
“皮蛋、咸蛋一年四季都可以做,行情最好的时一天能挣130元,一个月平均有2000元的收入。在这儿干,能学技术,活儿也轻松,也不影响务农,家里人都支持我。”同为残疾人的当地村民范长江说道。
为了确保每一个蛋都达到最佳口感,范绍宝在整个加工制作过程中严格把关,特地在基地安装了几台空调,确保制作、储存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恒定,让每一个皮蛋都能长出松花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范绍宝的每一分付出都有了结果,也让自己体验到了勤劳致富的快乐。2018年,实现年收入近二十万元,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因为我残疾了,所以我就要比正常人更加努力,我不认命,我要通过自己最大程度的努力,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范绍宝告诉记者,他还承包了200亩鱼塘,准备发展生态养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脱贫。
命运无法选择,但却可以改变。20多年来,范绍宝务过农、打过工、养过信鸽,充实的生活和强大的精神支撑,让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希望。
“我很幸运,有一个理解、支持我的家庭。”范绍宝说,人生路还很长,自己将会勇敢地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
从自食其力到创业致富,再到如今的回馈乡邻,范绍宝从没有安于现状,不难想象,残疾人在打拼的过程中,要付出多少艰辛,流过多少血泪,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作为拥有健全人生的我们,更应该激起高昂的斗志,为梦想而拼搏,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