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小卖部。
全媒体记者 吴波 吴鑫袁
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农村消费市场越来越火。收入的增加也带来了消费结构的升级,家庭耐用品、高科技产品等消费越来越受青睐,同时,消费的模式也在逐步转变,网络化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亮点不断涌现,并呈现出喜人的“三变”,即从“市场买”到“网络买”、从“买便宜”到“买品质”、从“买商品”到“买服务”,农村消费更加追求品质和个性,持续释放出巨大潜力。
“过去,家里要请客办酒席,都要提前几天到镇上甚至到城里面去买物资,费时又费力,如今通过网络购物,真是又实惠又方便!”梓潼街道李台村村民周始金是个网购达人,前不久,他父亲要做80大寿,为了能一站式买齐所有物资,周始金想到了网购,瓜子、糖果、彩灯等都是通过网络购买的,不光价格实惠,而且品种齐全、样式新颖。
如今,像周始金这样从“市场买”到“网络买”转达的村民比比皆是,他们大都在城里务工,已经完全接受网络购物这一“新鲜事物”。“我们村里50岁以下的人90%都会网购。”周始金说:“互联网购物在农村已经流行起来,大家通过手机点一点网站,物品就能送到家门口,省钱、省力又便捷。”
花岩镇龙怀村绿野电商经营部邹彩这两年成了村子里的“网红”,两年前,她就开始从事电商行业,将村里的柠檬、红薯、土鸡土鸭等本地知名的农副产品销往了全国。不光外销,邹彩也帮邻居代购,家里每天人来人往,非常热闹。“邹彩会网购,我们到她家来,想买什么告诉她,两三天后就能收到想买的东西。现在我连菜种子都是在网上买的呢。”村民王兰说。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改变着农村人的消费方式。而农民收入的增长,更直接带来了消费品质的提升。
同样是在梓潼街道李台村,去年春节,村民周晓东与家人一起规划了一个“小目标”:“等把手上接的几笔业务做完,收了工钱就去换上一辆越野车。”
周晓东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能吃苦,除了做田土,他还在外帮人焊铝合金架子,一个人干两份“活路”,凭着自己的双手,家里经济还算宽裕。前几年为了支持孩子创业,家里的积蓄也用得差不多了,为此,周晓东又买了一辆摩托车,满足家用的同时,平时还跑跑“摩的”业务,增加收入。
但眼看孙子渐渐长大,需要每天送到学校读书,摩托车不能遮风避雨的不足就显露了出来,所以才和家里人商量,等手上接的几笔焊铝合金业务忙完,就去买辆长安越野车。
天帮忙,人努力。今年6月,周晓东收到了6万多元工钱,加上平日里的积蓄,一家人到城里购买了一辆价值10多万元的长安CS75越野车。他对记者说,“农民手中有了钱,消费理所当然地要提质升级。”
其实,一直以来,依靠精明头脑和勤劳双手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的周晓东不光消费品质得到了提升,而且也开始体验从“买商品”到“买服务”的转变。平常,购买大件商品看质量更看重优质服务;出门旅行,看路线比价格,更要挑选服务质量好、口碑佳的旅行社。他说:“虽然多花了点钱,但享受了到更健康、更舒适、更环保、更方便的产品和服务,值得!”
记者手记:
农村消费升级还需配套“质量保障”
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农村消费已成为经济新增长点。但不断出现的“7个核桃饮料”“力白洗衣粉”“康帅傅方便面”等“李鬼”山寨产品在农村市场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如何解决“假冒伪劣产品”这个农村消费痛点,让城乡居民共享品质消费?笔者建议,要鼓励、扶持优质零售企业“下乡”常态化,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商品;要通过电商平台将农村小店发展成为自己的乡村店,纳入电商分销体系,让农村居民分销优质商品,既外销又内购,同时实现“创业创收”;要鼓励、扶持本土优质零售企业建立针对农村市场的高品质商品体系,让价格低廉的假冒伪劣商品失去市场;要加大“送知识、送理念”下乡力度,帮助农村居民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分辨假冒伪劣商品,并提供可感、可知的品质消费文化和理念;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假冒伪劣的惩处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构建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新路径,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共享品质消费。
只有给农村消费配套“质量保障”,彻底消除农村消费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净化农村消费市场,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