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策划总第517期 >2019-07-12编印

全市33家区县媒体聚焦长寿创新发展
探寻“长寿”秘籍
刊发日期:2019-07-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长寿经开区鸟瞰图。

长寿经开区鸟瞰图。

创新链拉动产业融合。

创新链拉动产业融合。

3D打印展示厅。
  智能化引领升级发展。

3D打印展示厅。   智能化引领升级发展。

记者们正在动手实操。

记者们正在动手实操。

长寿缆车。

长寿缆车。


  

全媒体记者赵晨城
核心提示
7月4日—5日,由重庆市区县报研究会组织开展的“四力”教育暨区县报社长(总编)采风活动在长寿区开展,全市33家区县报社长(总编)和记者近百人汇聚长寿,用镜头聚焦长寿的创新和发展。
  7月4日下午4:00,长寿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师明萌在重庆市区县报“四力”教育推进会上致辞。师明萌说,全市区县报研究会开展增强“四力”教育暨区县报社长(总编)看长寿采风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体现了对长寿发展的关注关爱。希望大家借此机会深入园区、走进街区、漫步景区,亲身感受长寿的历史文化,悦览长寿的俊美风光,触摸长寿的发展脉搏,用真情的文章、敏锐的视角、多彩的镜头,宣传好长寿、推介好长寿,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处长聂昌红在部署各区县报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时强调,各区县报要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开设专栏,聚焦重点,策划并做好主题宣传、对外宣传和典型宣传;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传,开设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专栏,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进去、讲出来、做起来的鲜活典型解读好,创新报道方式,强化宣传实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7月5日,记者团一行先后到长寿经开区应急管理中心、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3D打印“政企校”共建创新基地、定慧寺等地,进行实地采风。

科技创新打造3D打印基地

  当天,各区县报社长(总编)和记者,来到3D打印“政企校”共建创新基地展厅,各种用3D技术打印出来的饰品模型、机械制造模型、医疗器械模型、玩具模型等工艺品,琳琅满目,这些作品让大家惊奇不已。
  “3D打印‘政企校’共建创新基地是长寿经开区依托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而建立。目前,基地已引进入驻深圳市优锐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市美客无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道。
  “我们概念里的打印机只能打印文字或画报,来到这里才知道,打印机还能打印出工艺品,而且比传统的工艺制作方式更便捷更高效,简直是太神奇了!”大家一边拍照一边惊叹,神奇的3D打印技术彻底颠覆了大家对打印机的认知。
  面对如此神奇而又新颖的3D打印产品,记者团啧啧称赞。但是这一件件精致又美轮美奂的3D艺术品是通过什么原理打印出来的呢?面对种种疑惑,记者团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3D打印生产现场,见证了3D打印机从装配、测试到包装过程一体化的生产线全过程。
  “基地建成投用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泰国留学生参观交流活动,和一系列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的开展普及了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探索创新的潜力。
  据了解,为加快形成具有集聚效应的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队伍,长寿区联合多方资源实现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引进智力资源,鼓励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多层次培养3D打印创新人才和实用人才,结合化工职大高校技术研究优势,推动3D打印科技成果快速落地,打造闭环生态。

长寿缆车 一代长寿人的记忆

  “长寿缆车依山而建、靠缆绳牵引上下,穿行于山崖,交汇于山腰,是沟通长寿区河街与城内的主要交通工具。”下午,记者团一行来到位于凤城街道望江路社区的长寿缆车站,1964年建成通车的缆车全长282米,垂直高度达110米,是目前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运行最久的地面客运缆车。
  记者们迫不及待地坐上缆车,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车行道两旁摆放的大量花卉苗木,营造了浓厚的怀旧氛围;雕塑、彩绘、景墙等多种艺术手段,将长寿文化和长寿旅游完美结合。坐在缆车上,耳旁和煦的风不时地吹过,三道拐的美景尽收眼底。这里没有闹市区的繁华,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而放眼望去,长江两岸秀丽风光一览无余,长寿街景尽收眼底。
  在欣赏美景之余,工作人员还向记者团介绍了长寿缆车的前世今生。长寿缆车曾经是长寿城内与河街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它的修建运行,极大地方便了城区与河街两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结束了长寿人走三倒拐的历史。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曾经热闹非凡的缆车逐渐落寞了。但它见证了长寿的交通变迁与城市变革,它是长寿人的骄傲,是长寿人难舍的情结,更是传承了一代人的记忆。
  漫步在长寿的各个街道,亲身感受长寿的历史文化,触摸长寿的发展脉搏,由衷地体会到“常来长寿,长寿常来”这句话了。

“混改”让重庆钢铁焕发生机

  “轰——”随着一炉钢坯进入1780mm热轧厂后,只见火红的钢板在热轧生产线上快速来回穿梭,最后在生产线末端,形成一卷重达二三十吨的热轧薄板。而一旁的仓库里,一排排热轧薄板整齐堆放,准备运出销售。
  “每天都是满负荷生产。”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钢铁”)热轧厂办公室主任谭欧十分感慨,两年前,重庆钢铁濒临破产;而今,重庆钢铁焕发生机。
  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钢铁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71.03%;利润总额17.59亿元,同比增长449.93%,预计今年上半年产量将再创新高。
  重庆钢铁走出困境、再现生机,得益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混改”)的实施。2017年7月,经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重庆钢铁进入司法重整。随即,重庆钢铁开展一系列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司法重整工作。2017年11月20日,经市一中法院裁定批准,重庆钢铁正式对外公布重整计划,引入有宝武集团背景的四源合基金。2017年12月29日,重庆钢铁司法重整计划执行完毕。
  重庆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竹平介绍,四源合基金成为新的控股方后,重庆钢铁在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深度改革,机构优化整合,推行“厂管作业区”模式,加强现场管理,压缩管理层级;推行“赛马机制”选人用人,厂部管理人员精简20%,室级管理人员精简减幅63%;牢牢把握“市场导向”原则,将销售重心从外部转回西南,以盈利能力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经过一系列变革,重庆钢铁生产经营逐步走上正轨。
  “不仅如此,重庆钢铁还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长寿经开区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周莉萍认为,重庆钢铁自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来,把宝武钢铁的先进管理和创新理念贯穿进来,制定了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科研项目计划以及重点攻关计划,正走向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厚植创新创业创造土壤

  眼下,由长寿经开区主办的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正在报名中,已吸引威能科技、康普源技术、云晟数据等园区初创和成长企业参加,3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团队有参与意向。据了解,获奖企业和团体不仅能获得奖金和荣誉,还将享受长寿经开区提供的项目补贴、房租减免、优先推荐入驻科技创新园等扶持政策。
  推动企业创新创业创造,不仅需要硬支撑,还需要软实力。近年来,长寿经开区在完善基础设施和要素保障的同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与市级联网,网上可办事项高达80.2%;在全市率先开展工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试点,发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清单,提高审批效率、服务水平;常年推出专家学术年会沙龙、经开大讲堂、专题研讨会等,为知识和灵感碰撞提供良好平台;成立知识产权专家智库和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专家委员会,新设立创新服务中心,为园区创新发展注入智能活力、提供优质服务。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融资难。长寿经开区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周莉萍介绍,从2016年起,长寿区设立区级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年,列入财政预算,实行滚存使用,建成规模为1亿元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担保基金。近三年来,全区共计为2482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长寿经开区直接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奖补就达到8900万元。同时,长寿经开区设立产业发展资金,从基础设施建设、自主研发、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补贴、环保补贴、上市企业培育方面等给予大力支持,2013年至2018年共安排16.5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厚植创新创业创造土壤,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长寿经开区有效科技型企业保有量达107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35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8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56家、国市级重点新产品44个、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产品167个;拥有国内外领先的高强高模维纶、水溶性维纶、天然气制乙炔、玻璃纤维、聚甲醛、柔性线路板等40余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