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517期 >2019-07-12编印

刘海生用军人和共产党员两把尺子,丈量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群众有事,他总是说——
“你等一下,我马上过来”
刊发日期:2019-07-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刘海生组织村民召开产业发展院坝会。

刘海生组织村民召开产业发展院坝会。

刘海生(左)看着村民杨建宗存折上不断上升的金额由衷地为他高兴。

刘海生(左)看着村民杨建宗存折上不断上升的金额由衷地为他高兴。


  

全媒体记者王浪  
核心提示
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响亮的称号,宝龙镇龙湾村党支部书记刘海生每天奔走在泥泞上、田埂间,为龙湾村的百姓操劳。精准扶贫、发展产业,他永远把群众摆在第一位。

村民无小事 有事必躬亲

  “好好好,老杨,我马上就过来。”
  刘海生今年40岁,个子不高但接电话时声音高亢洪亮。
  今年的潼南虽然已过六月,却依然阴雨绵绵。刘海生接到电话后早早地来到村上的便民服务中心,他收拾好扶贫手册,把手伸到屋檐外试了试屋外的雨,然后捂着头径直向村民杨建宗家里走去。
  “刚才杨建宗打电话说他家的鸡又不吃食了,让我去看看。”刘海生告诉记者这是他这周第三次去杨建宗家,“现在他家养了500多只贵妃鸡,还有几亩鱼塘,今年他家收入可能在7万块钱左右,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找我们村干部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说完刘海生笑了起来,面对这幸福的烦恼,他却十分的开心。
  据刘海生回忆,杨建宗是他当上龙湾村党支部书记后遇到的非常困难的低保户之一,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只会守着自己的几块农田埋头苦干,但是几块农田的收入,要养活父亲和妻子两个残疾人,还有两个读书的娃,杨建宗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我们走访的时侯发现了他很想改变现状,有发展产业的意愿,但是没得启动资金。我们帮着他流转了30亩田地还给他申请了5万元的贷款。来修鸡棚、买鸡苗和养鱼。”刘海生又好笑又好气地说,“他说我以前是医生,现在又是村支书,这些事我能帮上忙,所以每次有事都会第一个给我打电话。”
  十多分钟后,刘海生走到了杨建宗的鸡棚旁。一脸愁容的杨建宗一把将刘海生拉到跟前说:“刘书记,眼看着经过几个月悉心养殖,这500多只贵妃鸡不久就要出栏售卖,可就在这关键时候,鸡却不吃食了,可把我急坏了!”
  “我刚才咨询了区里的专家,你的鸡没啥问题,就是接连下的几场雨,鸡有点受凉了。”听了刘海生的话杨建宗才缓了口气。
  “很多时候其实村民们也知道没啥问题,但是就是想让我们帮他们看一下,帮他们拿拿主意,这是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村民的事无小事嘛,我们多跑几趟也没啥关系。”正说着话呢,刘海生的手机又响了:“马上就过来,张叔。”
  “随便什么时候,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跑得比哪个都快。”与刘海生相处六年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发展特色产业 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大家都知道宝龙柚是我们宝龙镇远近闻名的特产,我们也可以找准这个优势,把我们龙湾村产业发展起来。”在产业发展的院坝会上,大家七嘴八舌的谈论着将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不,我们要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种植水蜜桃和观赏桃花怎么样?”刘海生的突发奇想没有得到乡亲们的正面回应,不少村民反而向他投出了质疑的眼神。
  “没经验、没技术,怎么发展壮大?”
  “我们的土地现在流转给集体了,以后万一桃树种不好……”
  “大家放心,前几天我们出去考察了,我们龙湾村非常适合种植水蜜桃。而且有一个企业愿意到我们这儿来发展,大家只需要出地入股就可分红,闲暇的时候还可以去打零工,工资天天结算。”面对大家的疑虑,刘海生一一解答。
  在随后的举手表决中,多数村民选择了信任他。一个月后,龙湾村流转的1000余亩地就种上了桃树。
  “今年已经是第一年挂果了,大概有两万斤,因为品质好,不到十天桃子就销售一空了。”刘海生喜滋滋地告诉记者,龙湾村的桃树都是成片的,开花的时候十分漂亮,吸引了不少游客过来赏花,给村里增加了不少人气,还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我们这里离大马路这么远,游客们都找过来了,真没想到,咱这里还能有这么多游客来耍。”村民杨大娘笑得合不拢嘴。
  “怎样让村民持续增收?一个项目可不行,今年我们又把稻田进行了改良,在种植稻谷的基础上发展稻田养虾养鱼,现在已经有100多亩了,预计今年秋季就能看到效果。”刘海生对今年的两个项目十分有信心。“我们的产业现在是发展起来了,全村77户贫困户都参与了进来,今年每家人都多了几千块钱的收入。以后两个产业进入盛产期,收入起码还要翻一番。”刘海生高兴地说。

群众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

  “以前走个亲戚满身是泥,村里就一条泥巴路,晴天裤腿全是灰,雨天脚上全是泥,出个门还要准备双雨靴换着穿,十分不方便。”说起以前的马路,村民刘伟现在还记忆犹新。“现在不一样了哟,刘书记把我们家家户户的马路、便道都修得差不多了,走哪里都不脏鞋。”
  近年来,龙湾村村两委通过多方争取,在全村新建道路15公里、生产便道6公里,群众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
  “你当个村支书,别人家的马路家家通,自己家里进进出出还是泥巴路,下雨天你光着脚能走出去,我不得行,我也是群众,我也想天天走好点的路,我看要是哪天下雨我滑倒了,摔出个什么毛病,你以后就在屋头天天服侍我嘛。”因为刘海生把修路的指标都给了其他村民,父亲刘思辉经常向他抱怨,同住一个院子的邻居也常常拿马路说事。
  “现在批下来的指标就这么多,哪有村支书去占百姓指标修自己的路的?老汉儿,你莫说了,等有指标了路是迟早要修的,你这样吵起传出去让人闹笑话。”刘海生总是这样安慰父亲。“我是村支书,也是退伍军人,更是一名中共党员。每天接触的都是基层的普通群众,我的一言一行很可能影响党员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你说我不把其他群众的利益先考虑进去,先满足自己的需要,那怎么要得?”
  正是因为刘海生的无私无畏和踏实肯干,和他总将群众放在第一位的办事态度,2018年,龙湾村获得了全镇“先进基层组织”称号,而刘海生本人也被推举为第五届市人大代表候选人。
  “乡亲们口口相传我这个村支书是个实干家,我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好。”刘海生说,乡村振兴还在路上,基层工作就不能停歇,他还要继续努力为群众做更多好事、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