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492期 >2019-06-06编印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
潼南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新颜值
刊发日期:2019-06-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吴波)今年以来,我区扎实落实“河长制”助力“河长治”,以保护水资源、管控水岸线、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实现水安全为重点,打出水域环境治理“组合拳”。
  据介绍,目前,我区已建立区级、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设置河长510名、库长131名,实现“一河一长”“一库一长”全覆盖,多措并举打造区域水生态环境新颜值。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三块石堤防、蔬菜基地护岸一二期、大佛寺堤防及延伸段、大佛坝堤防主体工程和21座防洪救生高台,完成1处山洪沟治理、2条防汛抢险通道、7处场镇堤防、7处中小河流治理,新建堤防护岸64.6公里,综合治理河道58.5公里。
  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来,我区注重区域水土预防治理,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建立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监管体系,完成水土保持总投资3200余万元,防治责任范围340.48公顷;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678.29万元;监督检查生产建设项目80余个,下发整改通知书35份,整改率达99.86%以上。同时,创新水库物业化管理,探索“业主+物业管理单位+水库管护人员”模式,购买专项服务对16座小(一)型水库进行标准化运行与维修养护,着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彻底解决了“重建轻管”水利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