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观戒毒所。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印茜)“为什么他们不在家戒毒啊?”“他们每天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都知道吸毒有害健康,还有这么多的人吸毒?”前来参观的学生们对戒毒所充满了好奇。
近日,区公安局禁毒支队组织文星小学师生代表走进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现场警示活动。
禁毒民警带全体人员参观禁毒教育基地,结合案例讲解毒品的识别和防范,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给予专业的回答,倡导同学们谨慎交友、远离不良场所、杜绝毒品侵害。通过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让青少年了解到毒品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危害,告诫同学们要牢记历史,携起手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同学们还在戒毒所民警的带领下有纪律地参观了戒毒人员的学习生活区,通过见识和感受戒毒人员在戒毒所的日常生活,认识到“一朝吸毒,终身戒毒”的含义,也认识到作为小学生积极参与禁毒宣传的责任和重要意义。
随后,戒毒人员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毒品给自己带来的诸多方面的影响,声情并茂地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禁毒课。
“我现在特别后悔,当初自己因为猎奇心理,接触了毒品,毒瘾一次比一次大,到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对自己身体伤害很大,和家人朋友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所以各位同学一定要以我为戒,远离毒品。”戒毒人员讲起自己的戒毒经历声泪俱下。
在戒毒人员的经历分享中,大家受益匪浅。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书本和水果等慰问品送给戒毒人员,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早日戒毒成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以前对于毒品的危害性只是在文字和电视剧中有了解,毕竟不够真实。走进戒毒所参观后,有了非常直观、深刻的认识,心里很受触动。回去后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毒品的危害,要更严格要求自己,抵制各类不良诱惑。”文星小学五年级五班的同学黄春寒说。
一直以来,我区禁毒、缉毒、戒毒工作一直在强力推进,但毒品犯罪却并未销声匿迹,禁毒战斗的形式依然复杂、严峻。据了解,全区现在册吸毒人员3000多名,近年来每年上升幅度在5-8%左右。今年1-4月,区公安局禁毒支队在居民家中、宾馆、茶馆、娛乐场所等地查获聚众容留吸毒6起,每起少者3-5人,多者10余人。每年要破获毒品案近100件,打击处理100多人,强制戒毒100多人,社区戒毒100多人。
区公安局禁毒支队提醒市民,人人都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自觉地与吸毒、贩毒等不法行为作斗争,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如果发现周围有涉嫌吸食或贩卖毒品的犯罪行为,或者有其他涉毒违法行为,比如提供场所,容留他人在家里吸毒等等,请拨打110进行举报。
记者手记
对毒品永远不要有第一次
“毒品”,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字眼,可出现的频率却非常之高,在报纸上、宣传栏里、书本中都屡见不鲜。但是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仅可以对吸毒者个人造成无法形容的伤害,而且还带给吸毒者本人的家庭乃至社会非常巨大的伤痛与影响。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对身体的危害很大,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会使吸食者产生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等定向障碍。还会产生精神障碍与变态,一旦染上毒瘾他们的行为总是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在戒毒人员现身说法时,一位戒毒人员说道,因为沾染毒品,和家人朋友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已经好几年不曾见到过自己的家人了。是的,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称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那么,究竟是什么诱导他们吸食第一口毒品呢?
“吸毒的诱因很多,主动吸毒的人一般精神比较空虚或者是要寻求刺激,再或者是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尝一口没有问题,结果越陷越深。”区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陈涛在分析吸毒诱因时说。还有一种是被蒙骗的,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了圈套,或者说是青少年好奇心比较重或者交友不慎被引诱吸毒,结果越陷越深。
在日常生活中,应向身边的人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对毒品坚决说"不"。无论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有些路,永远不能走;有的错,永远都不能犯;人生,这一口,永远不能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