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精心磨刀。
全媒体记者 黎昭
“磨剪刀,戗菜刀……”这是在儿时的记忆中,时常回荡在大街小巷的吆喝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经常打磨的铁刀已被轻便耐用的钢刀所代替。如今的城市中,磨刀匠的身影越来越少,这吆喝声也离城市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5月4日,记者在梓潼街道嘉瑞花园小区见到了磨刀匠老黄。“磨刀哟,磨剪刀,换刀把……”几声吆喝后,一些家庭主妇便纷纷找出待磨的刀具循声而来,记者也把自己家的菜刀拿到了老黄的面前。
老黄摆好磨刀工具,随手拿起一把待磨的菜刀用左手的大拇指在刀口刮了刮,随后从篓筐里抽出一块通体漆黑、一尺见长的磨刀石固定在条凳的一头便很专业地打磨起来。
“刀的用途不一样,磨法也有区分。菜刀要尽量磨薄、磨平,砍刀就要磨陡一点,又砍又切的刀磨法又不相同。磨一把刀通常需要四道工序,依次需要用到粗砂石、细砂石、油石和细磨石。如果铁刀已经有了很厚的一层锈,还得先用锵子把锈削薄再磨……要想磨出一把锋利的刀就绝不能漏掉一道工序。”老黄乐呵呵地说。不一会的工夫,黄师傅手中的菜刀就磨好了。“我磨的刀如果半年内出现钝了,我可以再免费给你磨。”
老黄今年52岁,30岁那年开始学习磨刀技艺,自此,成为了一名走街串巷的磨刀匠。
一张木质的条凳、几块磨刀石、一把刷子、一个喇叭、一个自编的旧筐,里面装着几瓶磨刀水和一些崭新的刀具,这几件看似简单的工具,就是磨刀匠走街串巷不可缺少的“吃饭家什”。
“传统磨刀匠的这些行头缺一样也不行。”老黄自豪地说,磨刀石是他从大足买来的,“磨刀石现在不好买了,大足以石刻出名,到处都是质量上乘的石料,我入行几十年,一直都是用大足的石头。”
在与老黄的攀谈中,记者了解到,年轻时的他做过竹席生意,1997年才转行成为了一名磨刀匠。他的儿子为了谋生也曾跟他学习磨刀手艺,当起了磨刀匠。后来,儿子拿着积攒的钱转行在老家开起了药店。如今,老黄的妻子也在儿子的药店帮忙,但老黄却依然在外坚守着磨刀的手艺。
“不管晴天还是雨天,我都会出去转转。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100多元,差的时候,就只有一二十元。如此下来,一般一个月能收入2000多元。”老黄说。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磨刀匠真是少见了,身边很多会磨刀的朋友现在也不干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挣钱少,而他也只是闲不住才出来继续磨刀。“现在拿刀来磨的人少了,找我磨刀的几乎都是老主顾。”老黄笑着说,由于磨刀挣钱不多,他还顺带卖起了刀具。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磨刀,不好用了直接就换新的。磨刀几十年,我懂刀,也能识别刀具的好坏。卖刀也是为了拓展客户,在我这里买刀的顾客,我都会免费给他们磨出来。”老黄的背篓里还有不少新刀,既有铁制的刀具,也有现在流行的不锈钢刀。最便宜的铁制刀,每把卖40元,除去磨刀费和进货成本,老黄赚得并不多。
对于老黄而言,还有一个让他难舍的心结,那就是自己的这项老手艺可能面临无人继承的境况。“磨刀本钱少,但却是个苦差事。我刚入行的时候,磨一把刀也就几毛钱或者给一碗饭。现在虽然磨刀的价格涨到了五到十元,但一天算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自己孩子都不愿继续干,更何况别的年轻人,磨刀手艺也就可能面临消失。”老黄一边磨刀,一边告诉记者。我也老了,没想过啥时候不磨了,如果身体好,我会一直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