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476期 >2019-05-15编印

柏梓镇石梯村扶贫驻村工作队
群众不脱贫 我们不离村
刊发日期:2019-05-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驻村工作队与陈本强一起管理柠檬园。

驻村工作队与陈本强一起管理柠檬园。

驻村工作队向村民讲解井水消毒片的使用方法。

驻村工作队向村民讲解井水消毒片的使用方法。

陈本伦在新房子里擦拭灶台。

陈本伦在新房子里擦拭灶台。


  

全媒体记者 吴波
  石梯村位于柏梓镇东南部,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5月5日,记者乘车随该村的扶贫工作队进入石梯村辖区,发现村内公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完善,柠檬、春见和渔业等种养殖业发达,土地利用率高,与印象中的贫困村着实有一些差距。
  “唐书记,太感谢你们工作队了,总算把水泥路修到了基地里,今年我卖柠檬就方便多了!”刚走进石梯村五社,正在地里修枝的柠檬种植大户陈本强就冲着记者一行大喊。他口中的工作队,正是区卫生健康委驻柏梓镇石梯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唐书记名字叫唐华伟,是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石梯村第一书记。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区卫生健康委选派唐华伟、周宜、张浩、曾尚烈四人组成扶贫驻村工作队,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干在村里,按要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找路子、建机制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上出实招、见实效,石梯村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引导群众爱清洁讲卫生 打造“健康家园”

  为了亲身体验石梯村近年来的变化,记者跟随工作队在村子里转了一大圈,发现村里的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条件好一些的农户,还在家门前或者院子前栽上了三角梅等花卉。过去是生活垃圾随意扔,露天水井随意打,现在家家户户都养成了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现在日子好了嘛,卫生和美化更得搞上去,不生病、心情好,人也要多活十年!”陈本强说。
  不过,村里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在扶贫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唐华伟和队员绕着整个村子走了一遍,挨家挨户摸底了解情况的同时,劝说群众要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共同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一开始,大多数老百姓对这支城里的工作队持有观望的态度,不愿意跟着干。但随着工作队持续深入的做工作,老百姓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乡村振兴不光要脱贫致富,更要实现生态振兴,让群众乐享良好人居环境。”唐华伟说,工作队结合区卫生健康委的优势资源,提出了将石梯村打造成村民“健康家园”的目标,每季度组织卫生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同时,发挥家庭医生、村医和村级卫生站的作用,普及病媒生物防控等知识,让群众自觉树立起了爱干净、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通过走访,工作队发现村民患肠道疾病的现象比较普遍,村民陈兰平家里竟然有两人先后患上了甲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排除遗传和交叉感染等因素后,工作队怀疑“病原”来自井水。经过统计,石梯村有460余口机井,而且选址随意,水质较差,经过化验,大肠杆菌严重超标。“水质化验结果出来后,我们立即将情况上报给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申领到井水消毒片600余瓶。经过定期监测和消毒处理后,老百姓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唐华伟说。

免费体检义诊 为老百姓筑牢健康屏障

  石梯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94户,总人口3218人,有建卡贫困户63户290人,其中因病致贫有34户171人,占贫困总人口的58.68%,因病致贫成了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
  结合石梯村的实际情况,工作队入驻以来,就将健康扶贫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针对老弱病残四类特殊群众,定期组织医务工作者进行走访和诊疗,为每户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数,确保老百姓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作为驻村工作队,我们有责任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区卫生健康委的一员,我们更要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唐华伟说。
  除了常规的健康扶贫措施外,工作队还将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群体扩大到村里所有的常住居民,组织柏梓卫生院、疾控中心等前往村里开展体检和义诊。
  4月9日,石梯村村办公室的院坝里人头攒动,25名医护人员分成彩超组、抽血组、中医治疗组、常规体检组等组别,对该村1、2、3社的村民进行体检,并宣传养生保健知识。
  为了让村民们能在上午10点前完成体检,工作队将义诊活动分成三天进行。“因为体检人数较多,血常规等检查项目又要求空腹进行,如果集中到一天开展,有的老百姓可能到中午都吃不上饭,所以我们将活动分成了三天,每天诊疗2—3个社的村民。”唐华伟告诉记者,为了不让老百姓饿着肚子回家,体检当天,工作队还为每名前来体检的群众都准备了牛奶、鸡蛋等早餐。
  “我一直有风湿病,你看,手脚都有点变形了,想去城里面做个仔细的检查,但腿脚实在不方便。现在医生到家门口来给我做体检,还为我们准备早饭,真是太好了!”70岁的石梯村2社村民陈祖秀感激地说:“工作队就是我们的亲人,住到我们心坎里头的。”
  如今,体检结果报告已经送到每位参加体检的村民手里。唐华伟告诉记者,下一步,工作队还将对体检出高血压、糖尿病的村民进行深入摸底,为符合条件的办理慢病卡,进一步落实好健康扶贫政策,尽可能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扶贫工作队让我搬进了“新家”

  和工作队一起来到贫困户陈本伦的新家时,他正在忙着打扫卫生。“新房子修好一周了,工作队正在想办法帮我通电、通水,我要把家里收拾干净,早点搬进新家。”陈本伦一边用抹布擦拭着灶台,一边开心地跟记者说。
  陈本伦今年43岁,在家里排行老幺,由于先天性患有重度皮肤病,全身上下长满了黄豆大的肉疙瘩,打小就不受小伙伴的欢迎,成年后也一直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2001年双亲去世后,日子更是难熬,一个人过得十分拮据,更别谈娶妻生子。2003年,经邻里介绍,他与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一名女子结婚,并于2005年生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孩。成了家生了子,让陈本伦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但家庭的压力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让他始终没有越过贫困线,一家人一直蜗居在父母在世时住的老房子里。“他家的老房子还是二十几年前修的,连个窗子都没有,黑漆漆的,还漏雨,简直没办法住啊!”邻居陈本富说。
  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首先将陈本伦家庭纳入低保,并申报了危房改造。但危房改造需要自己先修房子,才能拿到补助,可陈本伦根本拿不出钱。“陈本伦这个家庭很特殊,完全没有经济能力修建新房,我们工作队一方面捐款给他购买砖瓦,另一个方面发动志愿者和爱心企业家来帮助他。”唐华伟告诉记者,为了让陈本伦早日搬进新房,工作队队员自发捐款1450元,在凉风垭拆迁工地上购买来了砖、门窗等,同时,联系爱心企业家捐赠了水泥、琉璃瓦等,再联合区星火志愿服务协会组织劳动力平整宅基地,陈本伦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很快就修建起了60平方米左右的小青瓦房。
  如今,工作队正在帮着陈本伦联系安装水、电,希望他能尽快搬出老房子、住进新房子。“感谢工作队让我有了这个新家,不然我们一家人就只有在老房子里住一辈子。”陈本伦说。
  “‘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是综合衡量贫困群众是否真正实现稳定脱贫的硬尺子,我们驻村工作队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突出问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进,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群众不脱贫,我们不离村。”唐华伟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