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综合总第450期 >2019-04-04编印

文明祭扫 平安清明
刊发日期:2019-04-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更多精彩请扫二维码

更多精彩请扫二维码


  

吴波
  清明佳节寄哀思,一种心情万缕烟。每年此时,我们都怀着深深的感情,缅怀先烈、祭扫祖先,这是中华民族寄托哀思的传统,是一代代中华儿女不忘来路的初心,理应发扬传承。以往,人们常以焚烧纸币作为祭奠亲人的方式,然而,随着生态建设的日益推进,森林草原防火的严峻形势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以往焚烧祭扫的做法早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时代呼唤绿色、文明、安全的祭扫方式。
  近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对林地荒山实行网格化管理,一线护林员严防死守,民众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不断提升,敬献鲜花、网上祭扫等绿色、文明、安全的祭扫方式逐渐取代老传统,成为清明祭扫的新风尚。
  然而,仍有部分民众对此不甚理解,认为老一辈的“传统”就应世代相传。他们认准这一节日,不管天气是否适宜、“措施”是否到位,“焚烟弄火”的旧章从不改变。有的人冒冒失失的来到亲人的墓碑前,一把火燃起了“思念”,也让火情在田间地头,甚至在山林间迅速蔓延。不仅惊动了消防人员,劳民伤财,(紧转3版)(紧接1版)还让本应是“沉静”的节日变为了耗费人力、物力,甚至是蕴含着巨大危险的“消防演练”,这种行为实在是得不偿失,处处惊险。就在前几天,四川凉山的一起森林大火就在“血泪中”向我们做出了警示,三十名救火人员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先不论火情如何发生,这样的代价都未免太过沉重。这并不是个例,通过近日各地的新闻不难发现,因各种原因引发的大大小小的山火,造成人财物不等的损失,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火意识迫在眉睫,地方责任也是重于泰山。
  清明祭扫,寄托的是对先人的怀念,也是对家国情怀的传承。这种怀念和传承不一定非要靠烧纸、焚香和放炮等污染环境的方式表达。我们提倡让传统融入时代,通过献一束花、种一棵树、踏青遥祭、网络祭祀、社区公祭等低碳环保、文明安全的方式缅怀故人,变实地实物祭扫为精神传承为主,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同时,各地党政部门也要高度重视,基层干部要在节日前夕分赴相关地点,严防死守,甚至以“守墓人”姿态蹲守坟前进行严密看管。还要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自觉转变观念,让清明祭扫回归本真,不落俗套。相关部门要举一反三,加强火源管控、监测预警和防火设施建设,防患于未然,坚决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发生。
  绿色祭扫,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平安清明,是对先人最好的缅怀。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做文明祭扫的践行者,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者,以文明缅怀的实际行动,为美丽潼南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