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理论总第463期 >2019-04-23编印

脱贫攻坚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刊发日期:2019-04-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刘 江
  把脱贫攻坚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既要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也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用干部好作风来保证脱贫好成效。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贫困户谭登周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明年就要收官,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现在距离现在距离20202020年完成脱贫攻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既要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也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用干部好作风来保证脱贫好成效。
  重庆脱贫攻坚的“春季攻势,”在抓干部作风上动真格,让人们感受到响鼓重锤下的决心和勇毅。有驻村第一书记坦言:现在一想到村里还有那么多事要忙,在城里根本就坐不住。由此,不禁又想到忠县金鸡镇傅坝村原第一书记杨骅。他生前,父亲曾在微信中告诫“:要听党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挑战,不搞形式主义”。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杨骅这样实干担当的优秀扶贫干部,才给贫困乡村带来了“化学效应,”让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战果。
  过去,一些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带来种种不良影响。从中央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看,有的对脱贫攻坚只走过场不走心,导致工作久攻不下;有的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不细、监管不严,使资金滞留、项目拖延;有的消极应付甚至弄虚作假,损害了贫困户利益。这些人,因自己的作风漂浮,最终交不了账,受到法纪的严肃查处,真是害人害己。
  当前,重庆脱贫攻坚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大多数“睁眼忙到天黑”的扶贫干部,深感与有荣焉。但绝不能盲目乐观,以为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到编筐收口的阶段,遇到的困难也更加艰巨:贫困人口总数少了,但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扶贫产业多了,但长效机制仍待完善。这些挑战犹如一支清醒剂,在提醒我们:胜利在望时更要绷紧作风这根弦,少一点感觉良好,多一点问题意识。
  有些人也意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却在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例如,个别干部在落实上级部署时,把“坚决贯彻“”不折不扣”等豪言壮语挂在嘴上,但迟迟不见下文,让工作变味、走样。媒体报道过一则故事:某地修路时搞轰轰烈烈的仪式,现场挂满了“办好民生实事“”不折不扣抓落实”之类的标语,结果标语都褪色了,路还没有开工。这种行为,口号喊得很响亮,其实就是典型的“光说不练假把式。”
  到2020年时,,收入达到4000块钱左右块钱左右,,并且做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脱贫在贫困户心中有具体的落点。工作措施实不实、效果好不好,群众看得很清楚、感受最直接。决胜脱贫攻坚,不妨少作一般性表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脱贫路上的现实,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每个贫困家庭的背后,都有其复杂而具体的原因。扶贫干部,就是要为他们找到一把开启希望之门的钥匙。是投钱、上项目,还是转思想、扶志气,给出答案前,需要把家底盘清,精准把脉。
  政策制定脱离实际,说明调研工作做得不仔细、不认真,反映出干部作风的不扎实。不能真正掌握贫困户的困难和诉求,不清楚村干部的困惑,不了解政策执行是否走样,脱贫攻坚任务不打水漂才怪。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施工高峰期,尤其需要掌握下面的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开出管用药方。这就要求攻坚队长们绝不能又是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下基层调研时,不能照旧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成为群众口中“掉到井里的葫芦,”在上面浮着。少一点间接听汇报,多作深入细致的调研,多一点身体力行抓落实,才能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一切工作都为战不为看,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搞花拳绣腿,做表面文章,其实都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应弃之如敝屣。亮出真招、实打实干,是群众的期待,更是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