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449期 >2019-04-02编印

潼南首次开展无人机水稻直播作业
“ 智 慧 农 业 ”助 力 春 耕 春 播
刊发日期:2019-04-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技术人员调试无人机。

技术人员调试无人机。

无人机直播作业田块。

无人机直播作业田块。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唐苠涵)水稻直播技术又有了新突破。3月29日,我区在梓潼街道新生村首次开展无人机水稻直播作业,3分钟就能播完一亩地。记者在新生村水稻新型直播技术示范基地看到,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航线,来回进行播种作业。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种子更均匀地播撒到田里,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控制在4米左右,宽幅为3.5米。
  区农业农村委农技站副站长邓豪介绍,一亩地的用种量大概是1.3公斤,每平方米的颗数是65粒左右,根据多年的经验,它的密度是适宜水稻直播的。
  “设置航线时,大约在3分钟左右一亩,一天按8个小时计算,播种面积在160亩以上。”无人机机手廖武奎说。
  据了解,水稻新型直播技术就是不进行育秧、移栽,直接将种子播在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由于省去了育秧和移栽两大环节,直播技术能有效节省劳力,特别是在宜机化整理整治后的集中连片地块。种粮大户陈长剑承包了800多亩土地,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机插秧,在40天之内能完成任务,如果采用人工直播,两个人可能要12天,现在采用无人机播种,在一个礼拜之内,就能够完成播种。
  “采用无人机水稻直播作业,每亩人工成本比机插秧节约170元,产量略高于机插秧。”邓豪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试验,我区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水稻直播栽培技术。今年,市农业农村委将重点在潼南、万州、梁平、永川等区县进行推广,全市推广面积达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