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刘文彬都会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现在房子修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天上落雨了!”刘文彬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全媒体记者陈靖
穿过一条蜿蜒曲折的乡村道路,记者在龙形镇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了前两年“一无所有”的贫困户刘文彬家。
“这条通往我家的小路是年前硬化的。如今不管天晴下雨,不用穿水靴,都能够很安全的通过。”刘文彬听闻我们的到来,特意来到房后的公路边迎接带路。“看嘛,还是这些党的好干部想得周全,在硬化路面时特意划上了一道道横杠杠,就是为了防止下雨天路滑摔倒。”
2017年,长期在外的刘文彬回到家中,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开启了回归故土的幸福生活。
“感谢党的扶贫政策,让我住上了安全的房子!”
两间宽敞明亮的瓦房,厨房厕所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黄铜色的大门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屋檐下悬挂的红灯笼,与门前已经盛开的白色梨花相映成趣,让春日的美景更加赏心悦目。微风徐徐掠过,地里柠檬的清香和菜花的芬芳裹挟在一起,让人神清气爽。
“那些年,我的家破败不堪,天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根本没法住人。冬天的寒风也直接穿堂而过,没得办法,只有在亲戚家借住度日。”刘文彬介绍,他幼年时正赶上60年代末生活困难时期,罹患蛔虫病的他,几乎是奄奄一息。在其父亲的一再坚持下,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但因为家庭贫穷,身体较差,便长期在亲戚朋友的救济下生活,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居无定所。
2017年,在重庆南岸的外侄女家结束近7年的客居生活后,刘文彬返回了年久失修的老家,房顶已经“没有一片完整的瓦片了”。
此时的他,由于身患疾病,缺乏劳动力,老房子又年久失修,无法继续居住,生活一时难以为继。龙形镇党委、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刘文彬列为低保户,享受每个月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和农村D级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各级财政共补助3.5万元,让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立身之地。“感谢党的扶贫政策,让我住上了安全的房子!”刘文彬每次介绍自己的新房子,发自内心的感激都会显露无遗。
拿出脱贫攻坚联系本,刘文彬指着一名区住房城乡建委的干部说:“他叫张庆丰,是专门帮助我的扶贫干部,对我就像亲人一样。”
“看嘛,厨房里挂着的这块腊肉,就是他过年的时候送来的。”刘文彬说,每逢过年过节,张庆丰都会来家里探望。看到刘文彬的新家修好了但是没有床,他就自己出钱买来了一张新床;看到刘文彬过年过节没有猪肉吃,他就从家里提了四块腊肉送过来;看到刘文彬身体比较差,他就从集市上买来几包中老年奶粉给他补身体……
环顾刘文彬的家,不管是衣柜、沙发,还是床褥、衣服,不管是冰箱、热水器,还是灶具、洁具,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这些爱心人士,包括区里派来的扶贫干部,到村里投资兴业的老板,也有家里侄儿侄女的关心帮助。
坐在刘文彬的新家屋前,放眼望去,对面就是潼南最高峰——龙多山。看到春日靓丽的风景,看到地里即将挂果的柠檬树,他的心情,也由最开始的愁闷迷茫,变得充满希望。
“虽然能力有限,但我也要尽己所能知恩图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扶志,就是要树立贫困群众对于脱贫致富走向美好生活的信心。只要志气树立起来了,把思想层面的问题解决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也就有了。”龙形镇党委书记廖海峰称,该镇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扶贫要扶心,着力改正群众的心态,让他们自愿努力起来,改变过去一味“等、靠、要、怨”的不良习气,让人们积极自发地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而行动起来。
面对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帮助,刘文彬也逐渐变得知足而感恩。
“我这样一个穷苦人家出身的人,吃了大半辈子的苦,一直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哟!”面对这几年自己的亲身经历,对照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刘文彬对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充满了感激。
在解决了安身之处问题后,镇村根据实际情况,经公示无异议后,将他的低保增加到了每月410元,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村里引进了几个农业企业,搞柠檬种植园,种优质水稻,如今发展势头都挺好。
种水稻的老板名叫米洪,是个热心肠的人。知晓了刘文彬的实际情况,每次有了相对轻松的活儿,都会叫他去帮忙。“打扫一下生产便道的清洁卫生,守一下农业机械或农资,他都会通知我兄弟去!”刘文彬的三哥刘文成说,大家都愿意帮助自己的兄弟刘文彬。
把田地流转给搞农业的老板,一亩土地一年有400多元收入。在米洪的水稻种植基地打点零工,一个月平均能做五六天,也有300多元收入。加上低保的补助和过年过节的慰问金,刘文彬粗略算了一下,一年也有近一万元的收入了。
经济方面有了基本保障后,刘文彬也不想整天“坐享其成”,开始思索着如何回馈家庭和社会。
“我一直想回报帮助过我的人,回馈这个美好的社会。”刘文彬笑称,虽然大事做不了,小事他却可以做。“我大哥年幼时就患病,一直没有劳动和生活能力,身边需要有人照料。”多年来,幺兄弟刘文明和弟媳一直承担他的饮食起居,不能外出打工挣钱。
现在房子也修好了,刘文彬邀请大哥和他一起生活,但大哥始终不愿意。如今,他就早晚过去帮忙照顾,起床穿衣,端茶送水。遇到艳阳天,就把大哥扶到太阳底下,晒晒太阳,尽到兄弟的一份责任。
今年春节的时候,兄弟姊妹一起团聚,其乐融融。看到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刘文彬的新房基本修好了,但家中没有淋浴设施,洗澡很不方便,几个侄儿侄女便凑钱,买来了一台电热水器。看到天气暖和起来后蔬菜、肉类无法久放,便将闲置的冰箱修好后送了过来。
“都是家庭的一份子,虽然能力有大小,但我要知恩图报、尽己所能,能做多少算多少!”刘文彬称,因为收入不多,所以自己一直很节约,迫不得已去镇上赶集,一般都是走七八公里的山路,从不乘车。实在饿了,就随便买几个饼子充饥,从不乱花钱。前几日,镇上又派人来,把厨房剩余部分进行了完善。镇里的领导承诺,将尽快协调电力公司,为他申请困难人群用电减免政策,以后煮饭炒菜,就可以用电了。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龙多山登山节了。”刘文彬听闻届时“大公路要通车”“来参加活动的人非常多”,他准备当天穿上新衣服,去走一走“新马路”,登一次龙多山,期待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祈愿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诸事顺利,祝福更多的困难人群在党的扶贫政策惠及下,早日脱贫奔小康。
记者手记
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区各级干部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上下了很大功夫,采取政策宣传、文化下乡、教育投入、农技推广等举措推进扶贫工作,努力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但也要看到,一些镇街和部门仍然存在扶贫与扶志、扶智脱节的问题,还没有形成大扶贫格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进一步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
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摆脱贫困,关键是扶贫对象要切实转变观念。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重点宣传扶贫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真扶贫”“扶真贫”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从而树立脱贫信心。要在贫困群众中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破除“等靠要”等不良习气,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在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加强文化扶贫工作。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益性文化项目的政府采购制度,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治共享。创新文化扶贫工作的载体和途径,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文化”,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数字文化惠民项目。要加强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工作,完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激励机制,对扎根扶贫一线的优秀文化工作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保障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荣誉奖励等方面的权益。
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把贫困家庭的孩子培养出来,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加大教育扶贫政策实施力度,加快贫困村小学教育发展,保障贫困家庭子女获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资助,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特别是要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稳步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
同时,还要针对产业发展需要,拓宽科技扶贫渠道。通过政策机制的逐步完善,积极构建多层次科技扶贫投入体系,培育科技扶贫龙头企业,完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健全科技人员扶贫激励机制,真正实现贫困人口有事可做、收入增加,贫困村各项事业实现根本性改变。